老胡说
公众号:胡慎之
01
我们都曾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人
人,总会喜欢上不喜欢自己的人,这就好像是我们自黑时所说的“犯贱”心态。
不喜欢自己的人,是什么概念?
就是讨厌我们,排除我们,轻视我们,或者是想要逃离我们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人,是因为我们在进行关系的重复。
所谓的关系的重复,就是我想跟这个人建立链接,但这个人给我的反馈却不是如此。对方是不愿意跟我建立链接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就在无意识中,存在着一种模式,一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爱的那个人的模式。
这就有点类似于一个孩子,他遇到了一个不太喜欢自己的妈妈,或妈妈总在关系中排斥自己的存在。为了不失去妈妈,孩子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跟妈妈建立链接。
他不想被排斥或被嫌弃。
因此,我们喜欢不喜欢我的人,就像是妈妈要离开了,我们去拼命抱着妈妈的大腿让她留下来一样。
实际上,不喜欢我们的人,就是有点像不喜欢我们的妈妈。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喜欢我们,所以我们拼命想跟对方建立链接,把他留下来。
这种链接可以给我们带来三种感受:
1. 确定感。
我自己是被别人喜欢的,是被爱的。
我可以证明自己不是被抛弃的那一个,我是值得被人爱的。
当我们去喜欢一个不喜欢我们的人时,我们会希望跟对方建立链接,像孩子一样想留下妈妈。在这种纠缠的过程,我们可以获得一种价值感和存在感。
02
这是执念,也是自恋
跟不喜欢自己的人建立关系,是一种执念,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恋受挫的体验。
因为这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不管对方是否喜欢你,你都会把自己的喜欢投放在对方身上,把他当做是你理想的另一半。而且如果对方也喜欢你,那么你的自恋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当你去表白,就会存在两种结果,一是对方喜欢我,愿意接受我,二是对方不喜欢我,他要拒绝我。
而这个过程,就有可能让你的自恋受挫,因为或许对方根本就不喜欢你,所以一旦你去打破自身这种自恋的感觉时,你会觉得很伤心。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个理想化的自己,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改变别人,让世界围着我们转是一样的。
总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很多事只要自己再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的。
当我们无法完成这个过程,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恐惧的感觉。所以我们去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人,并不是我们能得到多少好处,而只是我们不敢去面对这些恐惧。
就像失恋,失恋其实只是一段感情的分离结束,我们都可以去寻找和发展另一段属于自己的情感。但有很多人在遭遇失恋后,他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被世界抛弃的人”,“没有人再需要自己”。
其实,他所体验的痛苦,并不是失恋带来的痛苦,而是自己自恋受损所带来的痛苦。
但我们需要明白,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转的,特别是情感。而且也只有当我们的自恋被打破以后,我们才能建立或创造出一个比较健康的自恋状态。
03
过度理想化是在找虐?
通常,我们会看到部分求而不得的人,在跟别人建立链接的过程中,会做出一些比较攻击性的行为。例如:去纠缠别人,堵住别人,问别人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之类的,这都是一些向别人施虐的方式。
但施虐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受虐的心理。
什么是受虐心理?
我们平时所说的安全感,其实是当我们认为客体是安全的时候,我们才会获得的一种感受,一种认为自己是安全的感受。
客体安全就类似,一个孩子去打别人一下,或者很不好地对待别人,但对方都不会走,而且还是会很温和地照顾他。这种感觉是很美好的,所以我们才会感受到安全。
所以,我们去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其实就是在受虐,因为我们是无法获得那种美好的感觉。
明明知道,如果自己要去跟对方表达,或跟对方建立链接,对方会远离自己,但我们偏偏又喜欢去尝试这种感觉。就是喜欢“犯贱”,去找虐。
而“犯贱”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对方理想化了。我们认为他是最好的,是最完美的。
有一种认同方式,叫粘附性认同。
粘附性认同就是我认为,在我身边的人都必须是很厉害了,跟我建立关系的人都必须是很强大的。
这会产生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例如:唐嫣罗晋前不久大婚,然后有些人就会选择粘附性认同的方式,跟别人介绍说:“我朋友是唐嫣,我去过他们的婚礼”。
把自己跟一个强大的客体链接起来,似乎自己也就变成了跟他一样的存在,这就是粘附性认同的体现。
所以,当我们把客体理想化后,我们很可能就会产出这种粘附性认同,从而很想跟对方建立链接,就算对方不喜欢自己。
04
我们该如何摆正这种心态?
第一点,我们需要确认自己是被大多数人喜欢的。
我们是被大部分人喜欢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是我们需要接受的事实。但如果绝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你,那你本身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第二点,我们要打破理想化的自己。
可能之前的我们,会有一种想法,就是只要我去做,就没有什么是我达不到的。比如:我喜欢这个不喜欢我的人,只要我努力地去取悦他,讨好他,或者做一些事情感动他,那么他终有一天是会喜欢我的。
但这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是一种类似于我们自己的幻想式。我们需要承认,有些事情我们是做不到的。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别人不喜欢我,并不代表我有什么错。如果我们继续用这种偏差的认知,去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别人的不喜欢反而会让你的自恋更受挫。
第三点,我们需要给自己做一个心理建设。
经常会听到人说:“何必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所以有时候,我们是需要一些阿Q精神的。我们不能太过于执着某个人,你想让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这种概率发生的情况是很小的。
第四点,我们可以重新选择一个喜欢自己的人。
情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能够遇到彼此都很喜欢的概率其实并不高。
当然,有一些比较滥情的人,见一个喜欢一个,但就算是这样,他也无法确保对方也是喜欢他的。
当我们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后,可能对方对我们没有感觉,那么,其实我们可以选择喜欢另一个喜欢我们的人。因为如果一直纠缠在这种关系里,两个人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我们所说的因爱生恨,其实并不是因爱生恨。
爱恨本来就是一体的。只是当对方没有满足你的诉求时,你会恨他。如果满足了,你就会有一种被爱的体验。
因此,你大可以去换一个能满足你诉求的人,而不是待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不出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总有你无法强求的一些事情。
接受现实,接受有些事情你无法改变。
就像我经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就是如此”。
lt; The End >
作者介绍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
“你就不能,表扬我一下吗?”
我们在这里,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