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卷作品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最后憋出一个问题,雪梨问:
如果有一天,我和他过腻了怎么办?
我们好像已经认定
而这种平淡,是无法忍受的
卷卷在当时没有回答雪梨
因为这个问题也在困扰着卷卷
蛋蛋姐戳了戳卷卷的小傻脑袋:
一只猪想那么多干什么?
如果真想知道答案
那就花上整整一天功夫
看看你爱的人都干了什么
01
我与你还活着
但我们已经死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和你明明还活着
婚姻中的“我”和“你”
这些过往经验,有好有坏
“我”习惯吃甜,“你”习惯吃辣
“我”习惯了我自己,“你”习惯了你自己
却不懂得如何链接“我”与“你”
“我”与“你”在“我们”之中处处碰壁
不动心,不动情,就不痛了
人们都活在过往经验中
并且非常善于评价“别人”
当“别人”与自己想的、做的不一样
“我”就开始否认他
或者封闭“我”
武志红老师说
预判就会永远横亘在“我们”之间
这个预判非常可怕
只要结果和“我”预判的稍有差池
“我”就会彻底否定“我们”
在马丁·布伯看来,只要存在预判和期待,构建的就是“我与它”的关系。
即使嘴上说着“我爱你”,但只要心里有预判和期待,就是“我与它”的关系。
不久前,韩国拍了一个短片
一段充满着预判的夫妻关系
对方没有开口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断定结果
他们之间充满着“死”能量
“死”能量是指:
两个人构建了一滩死水般的生活
片中的丈夫觉得
两人构建的“我们”已经死了
于是,提出了离婚
02
让死能量重生
在你我之间流动起来
在这段充满着“预判”的婚姻里
丈夫笃定地认为:
自己已经不爱妻子了
妻子也早就不爱自己了
妻子呢?虽然预判丈夫不再爱自己了
但听到离婚要求的时候
她提出了一个要求:
希望在接下来的30天里
丈夫能完成自己的一些要求
反正30天后,一切就都结束了
或许是老天爷开眼
不愿意让这对原本“有爱”的人分开
“早上出门前,妻子站在玄关要求拥抱一下
吃饭时,妻子问:牵我的手可以吗
入睡前,妻子说:说你爱我好吗
醒来的清晨,妻子笑:可以亲我一下吗
两人买菜回家的路上,妻子撒娇:可以牵我的手吗
过去的那段时间,丈夫所忽略掉的
一直以来,丈夫把妻子给的一切当理所当然
妻子最后的要求,让丈夫猝然想起:
妻子要的,这离婚前30天的一切
都是求婚时,他曾承诺过要做到的事”
听到离婚那一瞬间激起的念头
两个人构建关系之前
应该给自己提个醒
从今天开始
我,你,变成了“我们”
“我们”这个关系能够成立
靠的不是“我”对世界过往的经验
形成对“你”的“预判”
我们构建婚姻的目的
关键在于,“你”“我”初见时的感觉
形成的那个有“生命”的链接
带着一颗不评判的心
所感受的“我们”的每一秒
那么,如何适当地丢掉判断
03
我承诺:永远和你在一起
永远,只有一万五千天
向死而生,或许是个办法
然鹅,卷卷对小伙伴们说
30岁的人,剩下的人生或许只有
一万五千天的时候
他们居然敢给我惊呼:
还有一万五千天!那么多!
跟一个人结婚,就得一起生活那么天?!
WHAT?!多?!
卷卷决定:用一张A4纸来给他们算算
有!多!长!
首先在A4纸上画一个30X30的表格
你人生还剩下的空白是这样:
假设你妻子/丈夫每天早8点出门
晚上6点准时(玩)回(手)家(机)
晚上11点躺下(玩)睡(手)觉(机)
365天都黏在一起
结婚3年,你们在这张纸上大约是这样:
卷卷想问
和一个人过一生,真的漫长么?
但我那一刻的感觉是
他们感叹和一个人过一生太漫长的背后
还夹杂着一些情绪: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佛系”
即:随便,怎么样我都不在乎
不在乎,没感觉,就掐灭失望带来的痛苦
同时,也掐灭的希望和期待
你还记得小时候春游前的感受么?
是什么掐灭了这个感受呢?
是“成熟”的“判断”和“认定”
好多人,太挤了
我们,不再以心去感觉这个世界了
所以,它显得格外格外漫长
如果现在告诉你
还有30天
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呢?
你会想再去看看么?
其实
和每一位路人的相遇
能不能感受到的区别在于
我们,有没有用心
人与人的不同在于:
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
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
却重复了一万多次
他们说,这代表双方承诺:
只有死亡才能将我们的爱情分离
卷卷觉得或许还有一层含义:
婚姻中,我们应该向死而生
人的一生有多长?
区区两万天而已
一张A4纸就装下了
区区几行而已
把婚姻中的每一个日子
“预判”“定义”婚姻一定是乏味无聊的
不如像个孩子一样用心感受
细细体味现在看起来一样
却截然不同的每一天吧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卷卷漫画()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说找不到卷卷的
3秒钟来加小星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