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摘自《送别》
10月20日,“心疼朴树”上了热搜。
我心想,前段时间不是刚心疼过窦唯吗?什么时候“心疼”这个词这么流行了?像窦唯和朴树这类纯粹的音乐人,极其注重内心世界的丰盈,什么时候轮到我们这帮俗人来悲天悯人了?
网上一搜,才知道。
原来,在前一天的抖音之夜上,主持人报幕朴树出场时,现场一片安静,没有掌声和欢呼声;而到了下一位当红小鲜肉出场时,观众一片呼唤和尖叫。
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们心目中的常青树,最终没能敌得过时光的大浪,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中央舞台。
朴树对于70后和80后应该不陌生,那时的他绝对有王者的号召力,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可他偏偏淡泊名利,没有心思称霸歌坛,一红就隐退,给多少钱都不出来。
是以为,这叫做气节,有种世外高人的超脱。
可当我看到朴树骑着电动车,日渐衰老,眼里噙泪,视金钱如粪土却最终为钱所困的时候,心里还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01
朴树,原名濮树,1973年11月8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濮祖荫是北大教授,母亲刘萍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女工程师。
这样的家庭环境,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作为北大家属院的孩子,被浓郁的学术氛围包裹,结交的朋友都是学二代,濮树的起点可以说很高。
如果未来没有什么差错,他应该也会继承父母的衣钵,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或者科学家。
可偏偏濮树从小就不愿意当一个安分的乖孩子。
表面上,濮树很乖,小学当了六年班长、中队长,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背地里,他瞒着父母悄悄逃学、翘课,数学奥校那两年,基本都是逃过来的。
父母对此完全没有发觉。
与其说没有发觉,倒不如说父母十分放心这个“乖”儿子。
“小升初”考试那年,语文加数学满分200,他考了173,而北大附中的录取线是173.5分。父亲为此事奔走了一个月,也没上成。
至今父子都记得那0.5分。
也就是这0.5分,成了朴树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他的人生轨迹不再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向前走,当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拿到通知书去上学时,抑郁症悄悄光顾了。
“我的抑郁症,就是从那0.5分开始的。”濮树这样回忆,“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了。”
年纪轻轻的濮树,第一次体味了什么叫做失败。
姨妈有次来家里住,对濮树的母亲说:我怎么这一个月没见孩子笑过?给朴树做心理诊断的心理医生跟朴树聊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青春期忧郁症。”
妈妈带朴树去医院做心理测试,结论是“差3分变态”。
有一道题是:“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朴树直接选了“无动于衷”。
因为那差之毫厘的0.5分,他产生了深深的自卑,也感觉不到爱,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弃了。
忧郁症,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抑郁症。
幸亏濮树有一对开明且温暖的父母,他们早早发现了端倪,带他去看医生,没有让病情继续恶化下去。
但濮树从此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合群。
直到偶然间摸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吉他是哥哥濮石的,濮石比濮树大六岁,也是个音乐青年。他整天跟朋友们拿着吉他弹曲子唱歌,幼年的濮树在一边听,渐渐开始入迷。
关于音乐的梦想,在那时慢慢生根发芽。
后来哥哥考上了大学,没有带走那把吉他。濮树抚摸着那把吉他,内心飘满了彩色的音符。于是濮树把父亲送他的游戏机悄悄卖掉,用这笔钱报了个吉他班。
“音乐比我的生命还重要。”濮树如是跟父母说。
由于濮树有抑郁症,父母不敢给他太大的压力,只好任由他胡闹。北大的草坪地,成为了他第一支乐队的发源地。
一帮稚嫩的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唱响着自己的青春。
因为沉迷音乐,濮树高中基本是混过来的,根本无心考大学。父亲怒了,“北大教授的儿子都不考大学,成何体统?!”
濮树叛逆,却也孝顺。
1993年,他豁出命读了几个月的书,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拿到录取通知书,他递给父母:“我是为你们考的,不去了啊。”
刚上大学,他觉得自己的长发有点扎眼,准备剪掉。正好书记来视察,一眼看见了他的长发,“去剪掉,不然不许你参加军训。”
濮树炸了:头发是我的,我想理就理,不想理就不理!
他不喜欢校园生活,大二时就自己退了学。每晚10点半,带着吉他去家门口的小运河边弹琴唱歌,第二天早上4点回来,风雨无阻。
父母不死心,找人给他保留了一年学籍。
但他决意不再返校,至今仍是高中学历。
为了音乐,他在青春期里横冲直撞,也许他从来没有想过,短短三年之后他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02
就这么在家待了两年,濮树从一个小男孩过渡成了24岁的待业青年。
母亲问,要不要去端盘子?
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沦为啃老族了。再不出去搞点钱,就真被街坊邻居笑掉大牙了。
濮树找到了高晓松,高晓松彼时正跟宋柯一起开公司,旗下正好没什么艺人。听了听濮树送来的音乐小样,感觉还行,就请他过来当歌手了。
那是音乐市场荒芜的年代,没有什么造星攻略,能成为歌星纯属靠实力。
到了公司才发现,他们总共才签约了俩艺人,一个刘蓓,一个濮树。
后来,濮树加入了麦田,公司也没问清楚人家是哪个“PU”就把“朴树”宣传出去了。高晓松解释说:“‘朴树’这个名字,看起来就像一片茂密的小树林,看起来特别干净,很适合朴树的音乐风格。”
阴差阳错,“濮树”从此成了“朴树”。
1996年10月,朴树录制了第一支单曲《火车开往冬天》。自此,朴树的音乐之路就随着这首歌曲,孤独地一路挺进,一路凯歌。
1999年1月,朴树发行了自己的首张音乐专辑《我去两千年》。
别人的专辑卖10万张就很了不起了,朴树的专辑一经面世,就一口气卖出了50万张!
此专辑一举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流行歌曲榜最佳新人奖和东方风云榜最佳新人奖等多个奖项。
那时的专辑都是磁带版,没有CD和MP3。
磁带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在80年代,能有一台录音机和一盘偶像的磁带,已经是潮人的标配了。现在的很多年轻网友估计没见过磁带,这些磁带可是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呢。
朴树红了。
收录在这专张专辑中的《白桦林》和《那些花儿》,很快火遍了大江南北,朴树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
其实,朴树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歌手,他作词、作曲、歌唱,是真正的全方位音乐人。
他的歌词像是一首唯美的诗,也像是一段故事,从他的歌里你能看到风景,也能品味出意境,听着听着就身临其境了。
他像一个眼神澄澈的少年,诉说着我们的故事,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桀骜不驯和蜚短流长。
03
也是在他声名鹊起的1999年,他和大胆直白、洒脱不羁的周迅相爱了。
两人的相识缘于高晓松执导的电影《那时花开》。
传言当时周迅还是演员贾宏声的女朋友,但是自从见到朴树之后,就被他的艺术才华和忧郁气质深深的吸引了,抵挡着所有的流言蜚语和朴树走在了一起。
当时他们两人是真的好,只想分分秒秒的腻在一起,片都不愿意拍了,急的摄影师在原地跺脚,却束手无策。
有一次,周迅玩累了,躲在车里睡觉。朴树就守在车门口,不许任何人叫她,打扰她。
朴树还常常为了周迅,不管不顾地对高晓松发火。
炽烈的爱情就如火焰一般,终会灼伤彼此,也会化为灰烬。
没有多久,两个人就分手了,朴树因此痛苦得难以自拔,曾一度陷入抑郁之中。
其实,他们两个分手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
纵观周迅的感情经历,就会明白,她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她直爽、单纯、快人快语。
她的爱情就像天上的云朵,来的快,消失的也快。
但是朴树却是敏感而忧郁的,他的所有言语都在他的歌里,他的所有感情都融合在歌词里。他不善于表达,只能站在原地,等着爱人通过他的歌曲走进他的心里。
不尽相同的人,不经过磨合是很难长久的。毕竟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可是当时的他们并不懂这些。
我们年轻时也会错过很多,不是不好,而是时机不对。
04
2002年,朴树和演员吴晓敏在朋友的聚会上相识了。
当时的吴晓敏看到朴树一个人在旁边孤独地喝酒,被那份淡淡的忧郁气质吸引了。
朴树不爱笑,经常绷着一张脸。不知道的还以为,别人欠了他多少钱。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朴树的爸爸讲的。
吴晓敏向朋友打听,谢娜告诉他那是朴树。
得知是朴树后,吴晓敏心动了。因为在此之前,她就非常喜欢朴树的歌,尤其喜欢那首充满异域风情的《白桦林》,曾为此想要去看实景中的白桦林。
她对谢娜说:“我喜欢他的歌!特别好听。”
谢娜一听,就带着吴晓敏走到朴树面前,将她介绍给了朴树。
朴树当时还沉浸在失恋中,心情很糟。但见到吴晓敏之后,心里一阵恍惚:这个女孩他好像在哪里见过。(唉,这是一段在现任身上寻找到前任影子的故事,此处省略一千字。)
两个人交谈以后,相互交换了电话号码。
慢慢的,温暖沉静的吴晓敏像一束阳光,照进了朴树的内心里。
吴晓敏爱说爱笑,跟朴树完全是两种极端的性格,在朴树的眼里非常灵动可爱。
吴晓敏因为五官长得很像周迅,因此常被外人称为“小周迅”,她也不生气,还时常笑嘻嘻的说:“周迅是那么出色的演员,说我像她,我很高兴。”
言语之间的大气,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也许就是打开封闭的朴树最好的钥匙。
后来,朴树跟吴晓敏在北京举行了婚礼,一直恩爱至今。
05
2003年,朴树发了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爆红歌坛。
在歌曲《生如夏花》中,他唱到:
“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他用略带沧桑又清亮的嗓音,带着歌迷走近印度大师泰戈尔的诗句“使之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的纯美意境之中。
然而,在这一年,他又抑郁了。
因为抑郁症,他不愿与外界交流,就此沉寂,退隐歌坛,成为娱乐圈广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一个人悄悄躲起来。
这一躲,就是十年。
十年间,朴树不接任何商演,更没有出任何唱片,一直是用之前积累下来的钱。
他本人又是一个非常不善于理财的男人,造成了长期的生活拮据。更加悲惨的是,他多年的积蓄竟然因为轻信邻居而被骗了30万。那位邻居借到钱后,玩起了消失,最后朴树的家人报案,才在一处工地找到了他,可钱已经花完了。
朴树不动声色,也不去计较。
他就是一个内心纯净的大男孩而已,根本不了解世间的尔虞我诈。也正是这份纯粹,让朴树显得很酷。
2014年7月16日,作家韩寒为宣传自己的电影《后会无期》,力邀朴树出山,两人一个作词,一个演唱,诞生了这首《平凡之路》。
两个有才华的人,碰撞在一起,写着心痛,哼着绝望,唱着迷茫,却注定就是为了创造不平凡。
虽然你已不在江湖很多年,但江湖始终等着你回来。
十年前,他声嘶力竭地唱着生如夏花般灿烂;十年后,他安静地告诉我们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信,我都信。
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从怒放到沧桑的样子。
人到中年,我们都学会了妥协,为所爱的人委屈自己。
他强迫自己接商演,是为了兄弟们能过个好年;他给自己签了卖身契,是为了给乐队里的兄弟治病;他捐了一座小学,房子盖好的时候害怕被人知道不肯写上自己的名字……
别人是做了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做了好事千方百计地想隐瞒。
这样的朴树,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可世界并不知道,他被朴树这样悄无声息地爱着。
06
朴树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了,依旧耿直,依旧忧郁,依旧孤独。
第一次,朴树和王子文一起参加《跨界歌王》时,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节目?
朴树一脸真诚的回答:我这一段真的很需要钱。
说完,台上台下都大笑起来。
第二次,主持人又问:这一季来的理由是什么?
他又实诚的回答:这是我的工作,我得靠参加节目来赚钱啊!
之后,当朴树再参加节目,主持人就会一直拿“缺钱”的说话,面对观众的哄笑,朴树尴尬地站着,他不想辩解,也不想迎合。
就在那个时刻,一篇《朴树,知道你穷没想到你那么穷》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朴树缺钱”的话题因此登上热搜。
直到朴树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上,平静地解释说:“去年说没钱那个,是因为是工作。那个时候我想拍三个MV,同时拍三个MV就一大笔钱,那会儿有点头疼。”
接着又似波澜不惊的说:“现在我的生活特优越,真挺优越,而且我从没想过我要过更优越的生活。”
采访到最后,他说:“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只不过跟大家一样经历了特别复杂的人生”。
07
2017年,朴树参加了《大事发声》的录制,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朴树淬不及防的哭了。
他戴着白色的帽子,穿着格子衬衣,站在那里轻声地哼唱,带着与生俱来的忧伤,带着与世无争的安稳。
观众一下子就被带入到他的情绪里。
一开始,他尽量克着自己的情绪。
直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的旋律响起时,他再也忍不住了,开始大哭起来。
仅仅几秒钟,他整理了一下情绪之后,又拿起话筒,继续低声吟唱。
可他最终还是没有绷住,他右手捂住话筒,将脸埋在上面,对着镜头,在一堆演奏者面前,像孩子一样无所顾忌地大哭起来。
看到台上消瘦的身影背过身去偷偷拭泪,不少歌迷也心疼不已,润湿了眼眶。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朴树第一次泪洒现场了,三天前,在郑州演唱会上,唱到老歌《我爱你,再见》时也一度泪奔。
他在现场说了一句话,“学着接受不如意的东西,好难啊。”
大家别忘了,他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能一路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
蓦然想起他此前说过的: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一样,特别难熬,但是在音乐里面,即使是唱最悲伤的歌,也是一种享受。
是音乐拯救了他,给了他畅意发泄的渠道。
同年,淡出演艺圈的朴树凭借新专辑《猎户星座》复出,为了这张专辑,他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据他的经纪人小建在微博上透露,“在2017年4月30号专辑上线后,朴树把自己一个人关进酒店房间,嚎啕大哭了好久,专辑发行之后,他没有像一个刚刚抵达终点的人一样,流露出不知所措的喜悦——恰恰相反,他非常愤怒,极度悲伤。”
他在享受歌曲本身,无法克制地将自己代入到歌词的情景中,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朴树很喜欢李叔同先生的这首《送别》,他曾说此生若能写出这样的歌,那死而无憾。
他读懂了他的悲伤,他的愁绪,和他的怅惘。
他隔着百年的光阴,握住了李先生的手,为他的痛而痛,为他的忧伤而忧伤。
这是感性的朴树,流露着朴素情感的朴树。
08
朴树一个纯粹的音乐人,鲜少有新闻,却是不少人心中的偶像。
他自出道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了。
这些年他也曾迷茫,曾自我否定,曾陷入谷底,但最后他咬牙挺了过来,即使没有跻身一线,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简简单单,行云流水,高兴就出来玩,不高兴就回家待着。
除了爱,谁也别想左右他。
他能重回舞台,我们便为他欢喜鼓舞;他想退隐江湖,我们便等他回来。
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不管如何大浪淘沙,在真正的歌迷心里,他永远闪闪发光,历久弥新。
你别哭,有我们在。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愿你坚守初心,永远澄澈,永远纯净,永远像个孩子一样在音乐世界里徜徉,快乐地玩耍,妈妈不喊你回家。
你虽然老了,却仍是个干净的好少年!
END /
PS:
请记得扫描二维码关注小木,并将小木置顶或星标哦,这样我们就不会错过推送啦。感恩,比心~
---热点文推荐---
2、冯小刚,你站住!
3、江歌妈妈,你够了!
您的转发,就是对小木莫大的支持
作者李小木:网络写手,编剧。擅长情感写作,乐于探寻充满温暖与爱的人生故事,迷恋文字带来的人性共鸣。代表作品《亲爱的,对不起,我要去跟别人结婚了》,改编的电影已于全国院线上映。微博@李小木之海。
商务合作请
投稿请发
每晚九点四十五,小木跟你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