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温柔。
上周,我陪朋友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场“心灵成长”的团体活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我来台湾后第一次主动参与的活动。
中途休息的时候,我正坐在活动室的地板上和朋友聊天,余光瞟见同组的一个男生小心翼翼地跑过来,弯腰轻声提醒我们说:“女化妆室(p.s.台湾所有的洗手间都叫化妆室)出门右拐下楼梯就到了哦,有需要可以去哦。”
听到声音,我抬起头来看他。
普通的长相,普通的气质,丢在人群里可能半天也认不出来的那种普通。唯一特别一点的,大概就是他特别爱笑。那么礼貌又不过于客套的笑,看着很舒服。
虽然这不过是一个很小的举动,虽然我一早就知道化妆室的位置。但是,心脏在那瞬间真的有被触动到,觉得特别舒畅。
我开始听到朋友靠在我耳边小声说着:“台湾的男生好温柔啊。”
是啊,真的好温柔。
我开始在心底默默地猜想,这么温柔这么暖的人,肯定是在无比幸福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真让人羡慕又嫉妒。
所以后面的愿望分享环节,我开始收起漫不经心的情绪,有意识地去注意那个男生的发言。
当他说起家里经济状况不好,还有个常年酗酒的父亲,因此他必须一个人打三份工来维持生计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信奉了二十多年的价值观开始崩塌。
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口。
自从我懂事以来,我很少主观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温柔,也很少温柔地对待周围的人。
小的时候,每次我生病,父母从来不会温柔地哄我,他们嘴里蹦出来的永远只有抱怨,抱怨我穿少了衣服,抱怨我喝多了凉水。
稍微大一些,作为长女,我开始被要求礼让弟妹,被要求学业优秀,被要求懂事独立。
所有人都在“暴力”地催促我长大,我也好像也忘了该如何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假期和父母呆的时间稍微久一点,就冷战热战,乐此不疲。在学校做项目,受芝麻大点的委屈,就脾气大地想甩手不干。对周围的人越来越苛刻,稍有点不顺心,就不顾颜面地说些难听的话。
每当一个不温柔的事件爆发后,我都会安慰自己:反正我从来没有被温柔以待,又哪来的能力对别人温柔呢。
可能“人以群分”这句话是对的,在我的身边,有太多太多受到过原生家庭创伤的人,每个人的故事说出来,好像都能写一本《悲惨世界》。我们因为并不光明的原因彼此吸引,聚集。每时每刻,我们都饥渴地吸食着彼此释放的负能量,企图感受这种互悲互悯带来的负面快感。
但那不是你不温柔的理由。
我们忘了,我们正在成为下一个传递不温柔的人。
温柔,真的这么难吗?
以“温柔”为关键词翻遍知乎,总是有大量类似“怎么做一个温柔的女生?”、“有个温柔的女朋友是种怎样的体验?”之类的提问。温柔作为人类所共有的一种自然情感,被添上了太多的性别色彩。
但温柔从来不是一种能力,它不需要考级。
温柔不是娘炮,不是懦弱,也不是妥协。温柔无关性别,无关性格,也无关家庭。
温柔不只是印在课本上的两个方块字,它应该是你与内心世界和解的一种平衡。温柔的力量真的可以春风化雨,真正温柔的人,你可以在他的眼里看到星辰大海,和他相处,你会觉得二十四小时都是白昼,四季都是晴天。
所以答应我,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
愿今天的你被温柔以待,哪怕下一刻的世界消失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