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欺骗孩子的父母,很难再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日期:2018-10-04 00:15:42 作者:大亨 阅读:

欺骗孩子的父母,很难再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1

  一家三口在吃饭。

  吃着吃着,QZ喂到巴金嘴边的一勺饭被拒绝了,巴金左手指着高处的柜子,嘴里不停的嘟囔着,素~素~素~

  我抬头看了一眼柜子,没明白什么意思,问QZ,他想干嘛?

  QZ说,他想要维生素,可是今天已经吃过了。

  我说,那就别给他吃了。

  QZ说,没事,就是补充维C的东西。她扭过头对巴金说,你把这勺饭吃了,妈妈就给你拿维生素,好吗?妈妈从不骗你。

  巴金把那勺饭一大口吃了下去,QZ也遵守了对儿子诺言,从柜子上取出来那盒维生素,将一粒掰成了四分之一,巴金开心的抓起妈妈手里的维生素,放进了嘴里,两条小腿因为满足开心不停的在餐椅上晃来晃去。

  在对儿子信守诺言这点上,QZ做的非常好。

  巴金很喜欢看《天线宝宝》,为了尽可能的不伤害到他的眼睛,我们现在很少给他看,即使看,也是严格把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有些时候,当巴金在家里玩腻的时候,我们就会以《天线宝宝》作为交换条件,对他提出一些小小的要求

  例如,巴金乖,去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然后就给你放天线宝宝。

  你不要再哭了,爸爸妈同意给你看一会天线宝宝了。

  把这个东西给爸爸送过去,你就可以看天线宝宝了。

  每当这些时候,巴金都会像得到了圣旨般,立刻变的格外懂事听话完成我们交待给他的小任务或小要求后,一溜烟跑到客厅,三两下爬上沙发,静静的坐在那里,时不时看看我们,用手指指电视

  当然,我们会按照约定,打开电视,给他调出他最喜爱的天线宝宝,坐在他的身边陪他一起观看,他则会舒服的依偎在我或QZ的身上,目不转睛。

  也许有人会说,他既然已经吃下了一口饭,为什么不要求他再多吃几口呢,吃完饭也就没必要再真的给他那片维生素了,毕竟他已经吃过了。

  有人又会说,少给孩子看电视,对眼睛不好,他既然已经完成了你们的要求或任务,完全可以随便再找点别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忘记电视这回事

  可我却觉得,和那片小小的维生素和电视相比,我们更愿意给孩子树立一个诚实守信榜样

  2

  大人失信于孩子,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你下次考一百分,爸爸妈妈就给你买最喜欢玩具

  孩子按照约定,考了一百分,父母却说,过两天吧,最近我们忙,等下次你再考满分,一定给你买。

  下次,孩子又抱着希望考了一百分,结果父母却说,家里现在钱紧,我们等等好吗,期末考试只要你考了全班第一,一定给你买。

  有句老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这话可以改改,下次改下次,何时是下次?

  《十七岁的单车》里,小坚就是因为父亲答应他的自行车一而再再而三的失约,他才偷了家里的钱,去二手车市场买了一台被偷的自行车。

  当被偷自行车的主人找到小坚的家里时,小坚的父亲得知他偷钱买自行车的事,给了他一耳光,他却丝毫没有认错的态度,捂着脸冲父亲怒吼:你说我考一百分就给我买自行车,我考了,自行车呢?你说我考班级第一,就给我买自行车,我考了全年级第一,可你做到了吗,自行车呢?

  面对儿子的质疑,父亲低下了头。

  失信于孩子的父母,很难再得到孩子的尊重信任

  3

  其实很多老人都觉得,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随便编个理由不就把他糊弄过去了。

  孩子小吗?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小,小的是我们大人。

  他们看似言语不清,动作不利,可实际上,他们心里什么都懂,他们只是不会说而已。

  我们常挂在嘴边一句半开玩笑的话是,你把我当三岁小孩那么好骗吗?

  可事实上三岁小孩好骗吗?一点也不。

  有研究表明,三岁的孩子,你如果对他进行长时间多次的欺骗,久而久之,他的情绪会变的烦躁不安,甚至表现愤怒,摔东西反抗行为

  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洁概括出了孩子在幼年时间的心理发展规律,从3随时孩子的性格心理特点,就能够大致推断出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人形象的雏形。

  有很多孩子,为什么早早的就学会了撒谎。

  事实上,没有一出生就会撒谎的孩子,他们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后天绝大多数行为,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父母和老人的熏陶

  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对他们失约时,他们虽愤怒,但小小的他们却无可奈何。所以天真的父母就以为,对孩子哄骗一下,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嘛。

  真的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吗?那你说,孩子学会撒谎,学会对身边的人失约,是和谁学的?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话,一点都错不了。

  4

  大人有个坏习惯,总是要求孩子这,要求孩子那,可反过来,我们却很少去要求自己

  你想让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可你做到了吗?

  如果没做到,就别在孩子对你撒谎时,大发雷霆,因为当你对孩子开始第一次欺骗时,就应该想到有这么一天。

  别说那是善意的欺骗,也别说是温柔谎言,在孩子的世界里,欺骗就是欺骗,非黑即白。

  幼年时的孩子,是性格、品行素质全面发育塑造黄金阶段。这个时期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那就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千万别试图对孩子进行欺骗,也千万别做那些你不想让孩子做的事情

  还是那句说烂了嘴皮子的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广告

  作者:大亨

  一个坚持记录日记1463天的三流奶爸写手。

  目前辞职在家,每天只做四件事。

  码字,卖货,带娃,爱她。

  个人微信3号:medh03

  昨天的文章:回不去的青春

  点赞和留言,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欺骗孩子的父母,很难再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