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机已经吞噬了所有的90后”
“外卖正在害死每一个年轻人”
可是,这一代的年轻人真有这么弱不经风吗,什么事情都可以把它们毁掉吗?
仔细想想,其实未必!
那些文章之所以火爆朋友圈,还被年轻人不断转发,并不代表这届年轻人已被打倒,最最最根本原因只是击中了年轻人的心里要害,于是让大家产生了共鸣。
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相当大比例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一天只知道抱着手机,而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它,不得不如此。
这样的文章写了这么多,除了替年轻人感到悲哀的真情流露,更多的是刻意为之的杞人忧天。
为了凸显年轻人已经垮掉,一个个精美夸张的故事,就这样传唱于朋友圈。
然后不断渲染焦虑,放大恐慌,再加上一个“鲜血淋漓”的标题,利用大众的共鸣,误导了一代群众。
于是这一届年轻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毁掉”了。
遗憾的是,这种消费性的文章大家看个热闹就行了,真没必要感情用事,多一分清醒与理性,多一分谨慎与思考,你会看到不少年轻人,还在奋斗。
02
现在最流行的就是贴标签,弄人设,90后身上更有数不清的标签。
污名化最严重的就是:“垮掉的一代。”
事实上,90后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表面上90后是这次变革的先驱,实际上我们就像是跟着80后的一条尾巴,在迷茫与质疑声中前行,真是十分尴尬的一代。
许多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他们不求上进,没有责任心,也没有责任感。
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仿佛90后真的是罪恶的一代,好像中国真的会垮在这一代人手上。
然而每当年轻人想要为梦想拼搏的时候,这类人又会发出嘲讽声音,让他们丧失斗志:
你的梦想不值钱,你的梦想不现实,别和我谈理想,你能赚到多少钱?
生活在一个物资高度充盈但是精神却极度匮乏的年代,年轻人总是在精神高度疲惫的状态下。
在辞职信中,她坦然向领导表明了公司没有给予应有的福利,并且压榨劳动力的问题。
每天加班从来没有加班费,工资没有给予人们应有的报酬,让人没有动力。
老板们说:“你们不先努力加班工作,我凭什么涨工资?真是一群垮掉的年轻人。”
03
在父母已经进入工厂拿到铁饭碗的年龄,年轻人们还在不停地找寻着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这届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去适应这个社会,让中国与国际结轨,但是在一些人眼里却是所谓的“恨铁不成钢“和”崇洋媚外”。
更还有各种各样的道德绑架不停的刷着他们的存在感:年轻人啊,在一个物质充沛的时代里却不知努力。
到底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安分守己的平凡过一生,还是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并且一直走下去呢?
时代真的变了,这届年轻人,生来就不断地被质疑与否定,不向经验妥协,不向老话妥协,是这届年轻人的选择。而且能勇敢的正视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的困惑和焦虑,更清楚生活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
这届年轻人不但渴求向外探索人生的宽度,而且努力向内生长探寻人生的深度。野蛮而又倔强的生长,说的就是这届年轻人。
真的,这届年轻人真没有那么容易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