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的一天,一个熟悉的组团社导游,打电话告知,意大利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有几个甩仓位,急需找人顶替出游。介绍说不仅在海上五天,在登邮轮前,还可到上海外滩,豫园,城隍庙转转。返程安排到杭州乌镇,西湖游玩。为向往已久的邮轮公海游,还能到乌镇,西湖转转,欣然答应了组团社导游。
乘火车到上海站,先到了外滩,冒着小雨,沿黄浦江行走。外滩有中国近代史闻名天下的十六铺码头,这里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的水上门户,十六铺码头承载记录了波澜壮阔大上海厚重的历史。望着对岸东方明珠的雄姿,让人深思,感叹历史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传说,上海老百姓将城隍神当成享太平,保家室,兼有护海功能的象征。城隍庙大门上方有“保障海隅”四个大字。清同治年间又加封护海公,护庇南来北往的海舟。自清未以来,上海城隍庙又多一重功能,西园部分广设商店,竟成豫园,兼庙会,灯会,百货,杂耍,特产,小吃为一体。我们也品尝了豫园名小吃“南翔灌汤”小笼包,真是名不虚传。
在吴淞口登上邮轮。吴淞口在中国抗战史上有1932年1月28日的淞沪抗战,1937年8月13日的淞沪会战。淞沪抗战推迟了日军全面**五年,为中国人民抗战嬴得了时间,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站在现在和平,安宁的吴淞口,领悟中*人保家卫国,抗战牺牲的意义。对中*人,最终取得反**胜利的敬意油然而生!
登上意大利歌诗达邮轮,赛琳娜号,有几个难忘的场景。首先,“赛琳娜”号的意大利人对中国游客的友好态度让人感动。登船后先举办了登船救生演练,登船说明会,会后意大利著名魔术师表演了大变活人。近景变钱币等节目,观众掌声,欢笑声不断响起。其次,船上服务人员周到,耐心,专业的服务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船上每天200多种西式,亚洲风味的美食,几十种各类饮品,有几十种娱乐方式,让游客彻底放松,体验一把享受生活的乐趣。
伫立在船尾,欣赏螺旋桨犁开宽约三米左右的海花,对万里海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邮轮最高处的甲板,远眺海天一色的海平面,那惬意,兴奋,视觉享受真是用语言也无法表达。
到了深夜,船行进公海,站在仓房阳台上,四周静悄悄,船很稳,仅有微弱螺旋桨的声音,船弦边翻出一点点可见的海浪花,才似觉得船在行走,稍远处一眼望不到边,深不可测墨黑的大海,像一巨兽张着大口扑面而来,心里有一丝怯意,无助,无奈让人恐慌莫名,不由自主的抓紧了栏杆,感叹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脆弱,也升起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自豪,骄傲,在那特殊的环境下,思索自己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对生命的敬畏,珍惜,自然而然进入了人生思考,求索的冥想状态。瞬间,更深刻理解了,刚读过的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经典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所描述的人生境界!
几天航行后,要返程离船了,邮轮举办盛大欢送仪式,工作人员列队向全体乘客致意,安排了烛光晚餐,歌诗达邮轮赛琳娜号总监,意大利人用中文高歌一曲周华健“朋友”歌,熟悉的旋律“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清晰响在耳边,将欢送仪式推向了高潮。现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掌声让人不能忘怀。
从吴淞口上岸,怀着对茅盾先生的敬仰,我们乘车到了乌镇。据说,茅盾先生名著“子夜”就是在这创作的,先生小说“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影响了几代中外读者。在茅盾先生故居,看到一张张先生生活照,文学成就介绍,满足了一个文学爱好者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听导游讲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代的乌镇,谁家生男孩,要种一棵桂花树,在树下埋一坛黄酒,待男孩成人办喜事时取出,称状元红,谁家生女孩,要种一棵香樟树,在树下埋一坛黄酒,待女儿办喜事取出,称女儿红。那时代,媒婆看谁家香樟树到了成材,能做嫁妆时,就到这家人门前,看门前的石当大小,然后找到一家男孩家门前石当相似,才会上门保媒。原来“门当户对”典故出在此处啊。
从乌镇出来,乘车来到西湖,西湖是“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乘游船远眺了湖心亭,小瀛洲,阮公墩,三潭印月,夕照山的雷峰塔,宝石山的保俶塔。
西湖三大驰名中外的情人桥,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欷歔。断桥残雪诉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白娘子和许仙的神话传说。
长桥见证了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湖不远处的万松书院,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共同读书的地方,祝英台和梁山伯十八相送就在西湖长桥。最后演变成了双双化蝶的千古佳话。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即是苏小与阮郁结同心的西冷桥。
离开西湖,到了一家“梅灵茶餐厅”品尝了正宗的“明前西湖龙井”。听茶艺师讲解正确吃“西湖龙井茶”的方法,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