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由于力量的悬殊,被视为弱者;男生因为传统观念,被迫承担更多。
我们总是不由自主重复童年的模式,寻找类似于父母的另一半,被相同的原因束缚。
让我们为自己活,不管活成什么样,都是自己的。
小葵花说
公众号:胡慎之
但每次跟他面对面坐着,我都有一种画面感,他就像是被强力捕鼠贴黏住的人。还有那么几分挣扎,但气若游丝。更像是坐以待毙。
✕✕他已经无业在家三年多了,之前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因为业绩一直不好,被公司辞退了。妻子是会计,结婚四年,有一个2岁多的孩子。
这三年多来,他尝试过创业,做点小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也想过再去找一份销售的工作,但想想又觉得压力太大。索性就在家呆着了。
虽然他心里一直有想要做点什么,出人头地的愿望,但却好像做什么也做不了。在家呆的就像发霉的菜干,甚至连一些爱好都找不到。听大学同学说经常去钓鱼。有好几次下了决心也去玩玩钓鱼的。
结果最后也没出门,不是觉得天太热了,就是觉得钓鱼的地方太远了,没人陪同也挺没劲的。
✕✕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失去了自己的故事,也失去了自己的空间与时间。
好友煜玮说:“他为谁缄默?他又为何让自己处于低电量的待机状态,这种极度压抑生命活力的背后,似乎有好多悲壮的故事。”
那些被压抑的活力,最终又流向了哪里?
第一座大山,母亲“老婆三天两头小吵不断,各种奚落指责我。就算不是明着说,也是各种找茬。岳父母也意见很大。”
“你妈妈呢?”
“她,也数落我,但是还好吧。在家帮我带孩子,做饭。她更关心我吃的够不够,身体好不好吧。我老婆说我没用的时候,看得出她也是不乐意的。”
在重男轻女的中国式文化背景下,也由于力量和地位的悬殊,女孩被更多的视为弱者,受害者。
母凭子贵,好不容易生个儿子,这儿子对母亲来说,还不得如命般金贵。
“我作为女儿身,无法获得的荣耀,地位,都寄望于你了,我的小男人,你就是我。”
你将来获得的一切,也都与我密切相关。
再举个不够雅观的例子,放十个美女在你面前,要求你今晚都宠幸一遍,这么高的标准,可能会直接导致不举。但很多中国男人面临的真的就是这样被阉割的困境。
母亲在意识层面望子成龙,但在潜意识里,却害怕这属于自己的小男人会离开自己。这种恐惧失去,会让她希望儿子是离不开自己的。
试想,一个男人如果真要有一番成就,前提必然是独立自主的,也就是心理上是成熟自立,不依赖母亲的。
于是母亲的潜意识里,又是渴望儿子永远不离开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儿子只有无能了,才会没法离开母亲。
意识上希望你成龙,潜意识希望你无能。
那么孩子是直接活出父母的潜意识的,于是干脆直接成了废柴。
另一座大山:妻子“老婆对你这么多年没有工作,都是她在承担家里的经济,除了抱怨之外,有没有过离开的想法?”
“她也说,但是也就是吵的说说。我觉得我要是真飞黄腾达了,她也未必高兴。”
“哦?为什么这么说?”
“不知道,一种感觉吧,飞黄腾达了,可能会怕我离开她什么的。”
是啊,他可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妻子的潜意识已经告诉了他。
一个希望你留在身边,被你需要的,母亲,还有一个希望你留在身边,被你需要的,妻子。
两个女人,就像两座大山,都想把你留住。让你动弹不得。
找了个跟妈妈相似的妻子,也是在强迫性重复早年的模式。当老婆对他有各种要求,指责他无能没用,推动他做事业的时候,其实也在悄悄置换了他的成功动机。
他本身是有强烈的成功动机的,但是当老婆不断的告诉他要如何如何,他的拼搏奋斗会感到不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是在听从老婆的指挥。
就算我成功了出人头地了,也成了老婆的。所以就可能导致他为了固定自己的自我边界,而有意的不听老婆的。然后让自己各种社会功能下降。
很多父母对孩子也会有这样不自觉的置换行为,比如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断强调要学习好的时候,就是置换了孩子学习的天然动机。
真的学习好了,也好像是为了满足父母而达成的。
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间,不要因为自己可能被孩子成长所导致的抛弃的后果,而过度的打扰孩子的成长。而且有点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我们不打扰孩子的话,孩子自然会成长的好的。
你还有翻身的机会置换行为,换个角度来理解,孩子天然有对学习保持热情的动机,但父母不断地强调学习要好的时候,孩子天然学习的动机就会被置换成为“满足父母”。
对于这个男人,他也可以去看见自己一直无力突破的原因。比如对母亲的忠诚,向母亲的潜意识认同。
这里就需要去完成一个心理层面的分化,拿回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力量。还有妻子的动机置换的部分,实际上也是跟妻子的融合共生。立出界限,你的成功与否都和妻子无关。
为你自己活,不管活成什么样,都是自己的。
我们对自己早年关系模式对自己限定的了解的越是充分,越不会被早年所限定。
曾奇峰老师曾说:“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逃脱早年对我们的控制?
不知道。
我们只能说,我们尽可能的是理解自己被早年怎么限定。
然后我们就可以离早年越来越远。我们越是理解自己是怎么样忠诚过去的,就越能够背叛。
而背叛就是成长。”
而故事中的这个男人,忽略性别,可以是我们中任何一个人。
lt; The End >
苏金刚,心理讲师。半吊子修行者,曾在互联网/媒体/艺术圈打酱油。出版书籍《寻禅》。后误入心理圈,一发不可收拾,愿将精神分析用于生活,探索自己,探索众生。拥有自己的个人公众号:苏金刚。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然后点击右上角
就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以后我们更新就可以马上看到了!
和孩子这样谈钱,才不伤感情
戳阅读原文,预约心理咨询
我们在这里,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