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不语海岸
图丨unsplash
爸妈最近去欧洲旅游,遇到点闹心事儿,因为老两口英语口语实在不咋的,只能蹦单词儿,买东西的时候被当地人不耐烦地怼了。当然因为他俩听力也不咋的,怼了啥也没听懂,但好歹对方的表情是明白的。
这件事极大的打击了二老的自尊心和民族自尊感,觉得是自己文化水平不过关,丢了自己的人不说,还丢了国家的人。
我说您二老实在是想多了,一个当地的小商贩,可能因为心情不好,可能因为生意不佳,拿听不懂的外国旅行者撒气,实在不必为了这种事情感到自尊受挫。莫说爹妈那个年代英语教育跟不上,就我们这些拿着大学四六级证书的,出国玩也还是一口标准的Ch。
我妈连连叹气:“还是我们没做好,不知道外国人怎么看我们。”
我问:“你们出去随地乱扔垃圾了吗?公共场合吐痰了吗?插队了吗?拿钞票砸人家服务人员充土豪了吗?在酒店抽烟了吗?穿着不雅了吗?在文明古迹上刻字了吗?”
我爸连忙摆手:“哪儿敢啊!到餐厅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成了不文明的代表。”
我说:“一个外国旅行者,文明守法,遵纪有礼,如果只是语言不通就要被当地人怼,那这件事不是他们怎么看你们的问题,应该是你们怎么看他们才对。”
中国有Ch,日本、韩国、印度都因为英语口音的事儿被编成各种段子上了脱口秀,日本甚至出了个洗脑神曲自黑日式英语,看了不但不觉得不丢脸,反而还挺有意思,文化碰撞的乐趣油然而生。
说实话,只要不是专业领域,外语说不好这件事很正常,来中国的“歪果仁”,即便会说汉语,也都是奇奇怪怪的口音,有几个能甩出标准普通话的?有些外国背包客甚至一句中文不会说就能走遍大江南北,问路吃饭靠的就是老百姓这几句不上台面的Ch和“有朋自远方来”的善意。没人会觉得这老外中文都说不利索,贼没素质,如果这样对待一个游客,没素质的恐怕是自己了。
2018年了,Long time no see都成了英语国家的习惯用语,我们早已过了见着“洋大人”就惶恐的年代,也应该更自信地对待文化差异。我们看到不会用筷子平仄不分的外国人,都能善意一笑,没道理身为中国人,用不好刀叉说不好英语倒成了罪过。
出门在外,真正代表自己和国家脸面的,是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人的习惯和文化,带着好奇心、放下有色眼镜,富贵不*,贫贱不移,不卑也不亢——能做到这些,哪怕只会说一句“hello”,也能理直气壮挺直脊梁。
作者|不语海岸
人菜瘾又大的电竞低玩选手
随手用了大学玩游戏时的第一个ID
因为懒
也许你还想看这些▼不作死就不会死,活着不好吗?!
一生一次的“爱恋”别让男孩们成为女孩最大的威胁“等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可拉倒吧!
◆ ◆ ◆
2019年订阅开启
随时随心 全国包邮
我一直在这里
只为和你相遇
点击上图,进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