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中,最引我注意的便是高觉慧与鸣凤的爱情。高觉慧是富家子弟,而鸣凤是仆人,两人结合,在当时一定是不被世人所容的。所以他们的悲剧完全可以理解。
《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这时候他真正觉得她是处在琴的环境里面了,于是他与她之间一切都成了自然,很合理了”,这句话是高觉慧把鸣凤和琴作对比的时候的心理活动,很简单,这时候高觉慧是喜欢上鸣凤的,但是又因为鸣凤和自己的身世不一样,在当时讲求门当户对的社会,简直是不可能的。高觉慧把鸣凤放在琴的出生环境来试想一遍,认为鸣凤只要处在琴的环境中,他和她之间在一起就合理了。
可是,若是鸣凤出生在琴的环境,两人是否真的会在一起呢?
不由试想,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真的很大可能改变鸣凤,性格刚烈的她,可能会变得又一个琴,甚至比琴更加反抗、更加热烈,脸上的顺从和哀求消散,剩下的是奋斗。
这时候的觉慧,是相信若是鸣凤和他名当户对,他们两人是完全有可能在一起的。
在《家》二十八章中,觉慧在梦中见到了鸣凤,梦中的鸣凤对他说:“我不是你们的丫头了。我也是一个小姐,跟琴小姐一样。”这时的觉慧很惊喜,鸣凤继续说:“……现在我跟你中间再没有什么障碍了。我只问你现在还爱不爱我?”
两人地位都是平等的,高觉慧和梦中的鸣凤都认为两人在一起已经很合理了。只是谁想得到梦中鸣凤的父亲要把她许配给一个中年官吏来换取一官半职呢。两人尝试着逃跑,然而最终还是被捉住了。
或许这时的觉慧才意识到,哪怕鸣凤和自己门当户对、地位平等,但父母之命的这些腐朽婚姻习俗,也会让他们的感情无法实现。就像高觉新和梅的悲剧,本身相爱的两人,在旁人眼里是最匹配的一对,可是却因为梅的母亲和觉新母亲两人打牌时吵了几句嘴,就硬生生地把两人圣洁的感情扼杀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横行霸道,狠狠冲撞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新思潮。这样看来,哪怕鸣凤生在琴那样的家族,即使她和觉慧门当户对的条件符合了,在这种社会中,还是会遭遇各方各面的阻挠,这些阻挠来自家人无法改变的封建思想、来自他人惊惶鄙夷的目光,即使少了门当户对的门槛,恋爱自由依旧难以实现。但有些时候又并非不可能,高觉民和琴的爱情是文中相对成功的一对,两人相互爱慕,又具有进步的思想,高觉民更是为了和琴在一起离家出走一段时间,后来两人终于摆脱了家里的阻碍,可以说是反抗胜利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