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渡(988字)
文/宋劲
家乡小镇叫白渡。很久以前,小镇还没有白渡这个名称,而是一个无名小村。当时,那有一名心肠特别软的乡绅,叫宋中钦,他在村圩上开有一家宋氏甜品店。
一天,中钦的小女宋文清放学回来。中钦忙怜爱地对她说,味教粄刚蒸好,你要先吃点吗?
这时,还没等他小女文清搭话,在店里觅食的叫花子就抢答了,要,要,什么都好!
叫花子叫白清,交谈中只知道他来自海边,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流浪到这圩上,从此不往外走了。
平时,他只能怯生生地在一些饮食店的门口觅食,总被人赶来赶去,唯独中钦那家宋氏甜品店允许他进店里来坐。
中钦听他答得爽快,也不好意思抹了他的面子,只好把手里那碗味教粄先给了白清。自己再回厨房另端一碗出来给小女文清。
叫花子白清心里清楚得很,飘泊了大江南北,什么人没见过。但像中钦一样的好人,实在是太少了,于是,他开始主动帮中钦的店里分担一些脏,重,累活。中钦是出了名的软心肠,自然不会让白清白干活。这样,白清就像找到一份工作似的,再也不用四处觅食了。
白清利用空余时间在村口河边搭了个茅屋,解决了住的问题,再也不用流离失所了。在那住久了,他发现这里的村民过河都要绕道上游几里外浅水的地方涉水过去,这一来一回就得花好几个小时。于是,他又利用自己大海边长大时看来的一些造渔船的知识,从山上弄回一些木头,硬是拼凑起了一条小船。
回到茅屋时,只要发现有哪个村民想过河,白清都会免费为他们摆渡。有些村民要给他钱,他总是说,圩上开甜品店的宋老爷替您给过钱了。当一些村民向他道谢时,他又总会说,不用谢,要谢,您就去谢圩上开甜品店的宋老爷。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白清得病,不治身亡。有感于白清的为人,中钦在河边为他买了块墓地,使了些银两,让白清入土为安!考虑到白清姓白,虽然他家里一穷二白,可还是坚持清清白白本份做人,绝不因人穷而志短,去干那些偷偷摸摸的勾当。白清还长年为村民免费摆渡,村民们粗算了一下,如果白清摆渡收费,他早就在村上买屋买田娶媳妇生儿子胜过许多人了,唉!他可真是白渡了一生呀!可白清不那样认为,他有他做人的原则,那就是知恩图报。于是,中钦特意为他选了一块云白石来做他的墓碑。以此来纪念他的清白人生。
从此,这个渡口被人称做白墓渡,后来,由于乡下人忌讳,所以省掉了“墓”字,直呼那为“白渡”,而村子也得名“白渡前”。其实,“白渡”还有另一层的意思,那就是过渡不用花钱。
无人免费摆渡后,中钦出资在他墓旁修了一条桥来完成白清想做而没做完的善事。这条桥峻工后,村民们就把它叫做白渡桥。解放后,镇政府的建制选在这个村上,于是上面就把这个镇,定名为:白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