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圆满的“镜子”,六祖的“尘埃”
日期:2018-09-02 07:15:46 作者:索达吉堪布 阅读:

大圆满的“镜子”,六祖的“尘埃”

  请问:神秀讲“镜子上面有灰尘”,惠能讲“镜子上面没有灰尘”,那大圆满讲什么呢?

  索达吉堪布:《坛经》中讲到,神秀禅师是渐修,惠能禅师是顿悟,他们曾对“镜子上有无灰尘”而有过著名的偈颂。在大圆满当中,镜子上有灰尘,但灰尘的自性成立。诚如《坛经》中讲:“烦恼菩提。”灰尘指烦恼,而烦恼就是菩提。此外,大圆满还认为,镜子的自性同样也不成立。

  注: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禅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禅师

  请问:禅宗与藏传佛教对《金刚经》的解读略有不同,比如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诠释就不完全一样。禅宗中说,空性是心的真实状态,而莲花戒论师等印藏大德讲,发菩提心才能证得空性。请问您如何诠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

  索达吉堪布:名言角度讲,缘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是可以安立的;但从胜义的角度讲,心不住于任何边。众生只有从一地开始,才能真正现见实相——空性,这时才能不住于任何边而发心。

  《金刚经》这一句讲的是显现和空性,既讲到了“有”,也讲到了“无”。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要结合世俗、胜义两方面来解读。

  请问:摩诃衍在西藏的教授,是否在《坛经》中有所体现

  索达吉堪布:历史来看,摩诃衍辩论失败原因可能有很多。有些人说他败于当时藏地的中观见解,也有人说这场辩论是印度(莲花戒论师来自印度)和汉地的辩论,他是败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总之,有各种各样说法

  从摩诃衍的传记来看,在他教授禅宗法门期间,藏地民众的确在多年间不再行持世间善法,比如供灯、转绕、磕头等,这甚至令拉萨和桑耶一带寺院里的供灯全灭了。

  我记得在摩诃衍和莲花戒的辩论中,莲花戒问:“你是什么见解?”摩诃衍答:“我的见解如空中飞翔的大鹏,没有任何阻碍。”莲花戒又问:“你的见解的确非常高,但大鹏是从哪里起飞,又将归于何处呢?”摩诃衍答:“从地上起飞,最终回到地面。”于是,莲花戒说:“再高深的见解,行为上也要从基础做起,要思维因果、前后世等。”莲花生大士也曾说:“见解高如虚空,行为细如粉末。”其实现社会里也有很多人,嘴上会说特别高深的见解,但行为上却不行持任何善法,这是非危险的。

  虽然《坛经》当中并没有说不用行持善法,但还是与摩诃衍的观点有很多相似地方

  摘自索达吉堪布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问答

  《禅宗和大圆满的关系

  有人顿悟,有人渐修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现场视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圆满的“镜子”,六祖的“尘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