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段时间,看过一个报道:英国著名慈善家Olive Cooke跳桥自杀,终年92岁。她一生穷尽所有,捐款做慈善,但每个月,她都会收到超过200封的邮件和无数电话,不是感谢,而是要求她捐款。别人将她的所有积蓄全部掏空,却还责怪她给的太少。她无法对她接济的人说“不”,最后崩溃自杀。看完这则报道心情很是沉重,确实,当习惯成了自然,就变成理所当然,“感恩”两字,竟然从生活中消失了。
或许,这个案例有点过于典型,但现实生活呢?其实具体到社会中每一个细小的细胞,比如单位、家庭。在单位中,一种“贤者多劳,勤者多干”的现象,总以一种不大正常的状态存在着。能干的人总是多干,而少干的人不是感到愧疚,不是对能者感恩,相反有一种心安理得,“因为自己不会呀”,一旦能者因故有所推辞,可能会惹来责怪声一片,什么“端架子”、什么“太计较了”,应有尽有,少干的人往往很难自责、反省。贤者不管走到哪里,都可能成为付出较多的人。而勤快的人,也是如此,当将本来不该都是自己的事情做成了习惯,要获得感恩似乎有点困难。就像某部门有一位老者,习惯于每天早到半个钟,将办公室收拾得整洁有序,久之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老者反正年龄大了,早起床早上班,然后多做一点清洁工作也没有什么。感恩,在理所当然中消失了。而家庭中,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是见怪不怪。不少家庭夫妻中习惯一人当甩手掌柜,一人焦头烂额忙活,而但忙碌的人一旦不干或干得不好,矛盾就出现。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应该懂得:家,是共同的。尽管分工有不同,但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却是夫妻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