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委任为睦州团练推官,
柳永及第的消息一传开,整个京城都炸了!
最动情的是那些歌妓们!
她们太不想柳永走了。
既然是朝廷征召,留是留不住的。
她们只好依依不舍的送别了她们口中的“柳七”
送别那天,京城里几乎所有的青楼都关门了,
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全都来了,
她们是当时京城的三大名妓。
送别的队伍绵长,
据说有十队之多。
多情的柳永忍不住写了这么几句:
郊外绿阴千里,
掩映红裙十队。
惜别语方长,
车马催人速去。
偷泪,偷泪,
那得分身与你!
即使在可以一夜成名的现在,
方文山、林夕、黄伟文这些大神也不敢说,
想让谁红就让谁红。
但柳永可以,
他的一首词就能让一个普通的歌妓一夜成名。
许多姑娘,
时间过去了将近1000年,
填词的人出了一波又一波,
但柳七依然是柳七。
公元984年柳永出生了,
他的大哥名叫柳三复,
二哥叫柳三接,
父亲给他取名柳三变。
又因为排行老七,
所以家人常叫他柳七。
那一年他的父亲在费县做官,
后来的13年里面,
他一直随着父亲东奔西走,
先后去过广西、江苏等地,
直到十三岁那年才随着家人回到了福建老家。
在家乡的五年中,
公元1002年,
十八岁的柳永有了科举致仕的想法,
于是从老家出发进京赶考。
过了钱塘江到达杭州之后,
柳永被钱塘的美妙风景迷住了,
欣喜之下,
据说,
后来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于是有了投鞭渡江之意。
这首词一出,
柳永迅速走红,
后来的三年他又游历了扬州,
24岁那年柳永来到了京城汴梁准备第二年的科举,
看到京城的繁华他又是一阵歌颂,
谁知,到了第二年,
宋真宗下诏书说严禁“属辞浮糜”
25岁这一年,柳永第一次落榜。
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谁知竟然落榜。
谁知柳永名声在外,
这首词竟然进入了宋仁宗的案牍之上。
六年之后,
三十一岁的柳永再次参加科举。
到了放榜的时候,
看到柳永的名字之后,
他忙问:“是不是那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那个柳三变”
身边的人说是(柳永为了这次考试特意把名字柳三变改成了柳永)。
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于是,
他划掉了柳永的名字。
还扯出了“奉旨填词”的招牌。
从此之后,柳三变开始了他的寻花问柳的生活。
据记载,
柳永有名有姓的床伴就有十几位之多。
就是柳永的一位资深床伴。
逛遍烟花柳巷,
阅女无数的柳七最喜欢的是虫娘,
后来肉麻地称她为虫虫。
在《木兰花》、《征部乐》、《集贤宾》三首词中,
柳永都提到了她,
透露了与她之间的那些风花雪月。
才子佳人在一起,
一个填词写歌,
柳永最有名的一阙词《雨霖铃·寒蝉凄切 》,
就是写给虫娘的。
后来十队人送他赴任的那次离别都不如这次让他肝肠寸断,不能自已。
用情至深,文字可见。
还有一个叫谢玉英的也曾走进过柳三变的心里。
柳三变第三次落第的时候,
照例寻花问柳,
途经江州他遇到了谢玉英,
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
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
只等柳永一人有朝一日回来。
后来几经周折,
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
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
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柳永第四次落榜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
这一次他悲愤的离开了京师。
由水路南下,
填词为生,
词名日隆。
之后他又辗转京城、西北、西南……
恍恍惚惚又是十年。
潦倒了大半辈子之后,
五十岁的柳永终于等来了机会。
这一年仁宗皇帝仁宗亲政,特开恩科,
这一次,
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
虽然官场偶有不顺,
但是柳永一直算是一个为民的好官。
公元1053年,
柳永死了,69岁。
由于清贫,
但是很快,
人数竟然达到了千人。
据说后来的很多年,
都一直有人在他的墓地旁吊唁。
年轻的时候她们说: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即便是柳七死了,
她们仍旧是这般的迷恋和不舍。
都说戏子无情,
但是对于她们的知心人,
她们比谁都长情。
柳永写的词流传之广,
苏轼曾经问幕士:“我的词和柳三变的比起来怎么样?”
幕士说:“柳永的适合少女拿着红牙板唱,苏学士的适合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唱”
柳永我行我素,
对于褒贬,他丝毫不在乎。
他的一生就像一场烟花,
柳永绽放的一刹那,
在这一千年中,
落榜的考生一波又一波,
但柳永依然是柳永,
不可磨灭,无法替代。
看更多走心文章
石 榴 视 界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