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 是 陪 你 的 第 4 9 9 个 夜 晚 」
嘟嘟、默妹、小落、不会飞的鱼:
见信如面。
在嘟嘟的信中,她说母亲的娘家历来重男轻女,母亲的婆家对他们不好,母亲心生不满,和父亲总是争吵,母亲对弟弟的重视,糟糕的家庭范围,让嘟嘟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在默妹的信中,她说因为生重病休学,看病治疗让家庭不堪重负,因为生病,父母又生了一个妹妹,她觉得父母爱妹妹胜过爱自己,她觉得自己是累赘,觉得父母根本不爱她。
在小落的信中,她说家人的高压教育让她喘不过气来,父亲动辄打骂,在他们的心中她几乎一无是处,让她从小都没有信心,性格也变得古怪易怒,伤人害己。
在小鱼的信中,她说自己被亲生父母遗弃,现在的养父母不赞同她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他们的关系变得若即若离,甚至怀疑失去了爱的能力,选择了逃避和对抗。
在信中,你们问我,该怎么办,我到底该怎么去面对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
第一,原生家庭是否罪有应得?
人们往往在提到原生家庭时,都会将那些不够圆满和幸福的家庭,视为原生。但任何一个家庭,都是原生家庭,只有好坏之分。
如果一个家庭幸福,父母感情良好,那么儿女也会特别笃定家庭温暖,会构建比较全面的三观和认知,为人也会温和一些。
但如果一个家庭事端频发,那么作为孩子的思维模式也非常容易走向极端,对感情的不信任也几乎是注定的事情,还会影响自己的性格。
所以,必须要首先承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绝对存在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
而正是许多人现在认知到了这一点,才会将他们视作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羁绊,纷纷想要抹去,想要消除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曾经有许多文章谈论过原生家庭这回事,但有一个关键点被忽略了。
那就是:你认识到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不等于你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它们。
我从这四位读者的来信中,看到的都是你们用言辞激烈的话语形容家庭之困,形容自己因为父母的种种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把原生家庭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实际上是一种排斥,这个心理可以理解,但却对之后如何脱困无益。
想要真的脱离原生家庭之困,首先从潜意识里要扭转他们和你背道而驰的观念,不然想要改变真的难上加难。
你的家庭环境再不好,再恶劣,父母再对你有偏见,对你的教育再不妥帖,他们都是你的父母,都是你的家人。
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无论你攀登到怎样的高度,原生家庭的烙印,都会深深篆刻在你的生命中。
举一个不恰当的的比喻,这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原罪”,我们生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于这样的环境,是没有办法视而不见,或者将它们完整抹去的。
所以,面对原生家庭,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否认,而是承认。
真的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环境,哪怕再不好,也不要完全否定,不要将原生家庭放在自己人生的对立面,那会让你活得更加拧巴,每每想起,都会痛不欲生。
先意识到原生家庭之罪,再承认它确实给你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接受这种现实,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摆脱举措。
第二:原生家庭的影响能持续多久?
有一些相关话题的文章,里面都会提到一个观点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会伴随一生。
必须要承认,家庭教育的影响会伴随每个人很久,甚至会完全改变一个人,想要摆脱不良因素,需要自我足够强大,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我们光是过过普通日子,都会觉得用尽全力,想要摆脱深受原生家庭长达十几年的影响,谈何容易。
某些文章里谈到,过了35岁,你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你足够强大,就可以挣脱束缚。
这些观点其实都在说一个事实是: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要么到了一定的年纪,要么有了一定的阅历,要么学会早早远离。
但我不那么乐观。
我身边有许多朋友,犹如来信的这四位读者一般,从小受到原生家庭影响,长大后哪怕事业顺风顺水,为人处世游刃有余,但只要一涉及到原生家庭,立马就会被打回原形。
所以,一个事实是:你可以学着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不再受他们的制约,但想要抹去这种痕迹,当作它从未发生过,几乎不可能,它像是你心口的一道疤。
在你脆弱的时候,在你犯难的时候,在你无能为力的时候,它都会隐隐作痛,仿佛是在提醒你,无论爬得多高走得多远,你都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困顿。
我认为,原生家庭给一个人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小家庭对自己的耳濡目染,自己三观的形成和性格上的改变,都会深受家庭印象,这种影响会持续很久,直到你真的能够独立生活,远离家庭。
二是哪怕你独立生活后,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依然存在,因为你没办法否定自己是父母的孩子,自己经历过那些往事,只要一想起,就会心有不平,真正的放下和无视,做到极难。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不仅是你要如何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有知道了它对你的影响之深后,我们作为独立个体,该怎么办。
第三:面对原生家庭该如何自处?
在来信的四位读者里,她们都有一个认知是,知道原生家庭之困,却都困顿其中,有意识想要脱离,却没有方法论。
嘟嘟说,远近,你说我是不是有病?
默妹说,难道我只有痛苦的去过这一生吗?
小落说,远近请你帮帮我。生而为人,真是难过。
说实话,我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一二三四点方法论,教你们如何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
但我却从你们的信中,看到了其他的一点希望。
嘟嘟虽然生活迷茫,但却有工作有理想,虽口口声声说自己不配,但也去过远方,虽说被现实羁绊,但内心还是不甘于这一切,有一股不服气和拧劲儿。
默妹虽然一直在养病,总想着自己哪天不在了父母就会开心,但实际上父母也非常爱她,她也很爱自己的妹妹,心里虽然痛苦,但这种苦,却发自于爱。
小落虽然一直经受着高压家庭教育,父母对她一直都是否定,但父母却对小落的孩子非常疼爱,小落觉得这是父母的补偿,我却认为这叫老来惜子的隔代溺爱。
小鱼虽然和养父母因为自己的志愿有过摩擦,最终选择不甘心的妥协,但养父母一直都很疼爱她,当作亲生孩子,比遗弃她的亲生父母强过百倍。
你瞧,从她们的信中,我依然能够看到这些好的一面。
我懂,她们没有特别温暖的的家庭教育,没有体验过完整的亲请,她们变得敏感、暴躁、极度缺乏安全感,很难相信他人,很难靠近他人。
这些都可以甩锅给原生家庭,情有可原。
所以呢?然后呢?指责完家庭之过就没有了吗?难道自己以后一辈子就要在这种自我不满和指责中度过吗?
人总会长大的,也总会离开你的原生家庭,哪怕它曾经对你的影响再深刻再恶劣,那都是过去,但未来的路,你要去走,你会和你的伴侣组建自己的原生家庭。
曾经的伤疤再痛,但往事已铸成,影响已形成,不应该沉迷在过去的痛里无法自拔,不要一味说都是他们的错,而是想想以后如何过得更好。
嘟嘟想要更有目标性的生活,就勇敢一点,甘于现实也罢,向往远方也罢,都去做,都去尝试,不用羡慕他人,你的将来应该由你自己去开创,父母管得了你一时,却束缚不了你一世。
默妹要好好养病,既然你觉得自己多余,那么就康复起来走出家门,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你从心里对父母有愧疚对妹妹有爱,那么就不要用抵抗来表达你的真实想法。
小落觉得父母曾经的教育太过压抑,现在你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不要让自己成为你父母那样的人,好好爱你的孩子,从现在起,你才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有自己的责任。
小鱼既然想出去闯的念头被父母扼杀,那么就要去想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发挥出自己更大的价值,在以后要面对类似事情时,坚守己心,让父母意识到你已经长大独立。
其实啊,有时父母让你觉得不堪,你觉得父母欠你,并非他们不爱你,只是他们用了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和约束你,只不过我们不理解不认同。
既然没办法和父母沟通,没办法改变他们,那么就要去改变自己。
我知道,这很难,需要非常大的牵引力,但如若不这么做,你就会一直受限于原生家庭之困,将自己以后的困顿受挫,都笼统地归罪于原生家庭,变得更加极端。
今天,我给四个读者统一回信,也是想让她们看看,也让读者明白,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各有各的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幸福的模样可能单一,但不幸却是各有各的不同。
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活得好难好辛苦,觉得自己的家庭是最糟糕,但你看看别人,看看其他人的原生家庭,或许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人人都有自我的困局,都在想尽办法脱困,只是有的人充满勇气,善于自救,有的人还兜兜转转,迷失踌躇。
四位读者在信中问,我该怎么办。
有一句话说,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与其想着怎么摆脱家人,摆脱原生家庭,与其想着完全消除这种影响,不如就去承认和接受。
勇于改变自我,让自己足够强大,有能力和父母平起平坐,勇敢地对他们的要求说不,并能承受这种拒绝带来的结果,勇于去开拓属于你的人生。
这么远那么近
2018年8月
END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______天后,我们会忘记
▼
不 懂 你 的,为 你 哀 愁 。明 白 你 的 ,叹 此 生 值 得 一 游
♫ / The Speckled Meadow —— Dan Gibson
请多分享和点赞哦
:昨天【有货日】安利的按摩滚珠你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