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下雨天,雨点细密从容。卧室的床正好靠近窗户,细雨落在窗台上,点点敲碎的声音温软清晰。这样的天,确实是个很好的读书天。
轻轻打开张爱玲的《忆胡适之》,看她用平淡而近自然的笔调娓娓道来,极尽温情和追思,平实的语言所饱蘸着感情,让我在匆匆一瞥的光景里读出一种属于文人之间的交心与相惜的情意,一种压在心底的最真诚朴素的情感,满纸都是如烟往事和岁月沉香。
张爱玲在平和的语气了细数了与胡适往来的故事,然后收笔:“直到去年,我想译《海上花》,早几年不但可以请胡适之先生帮忙介绍,而且我想他会感到高兴的,这才真正觉得适之先生不在了。”这样的陈旧文字和如烟往事,虽隔了好长的日月,但还能从中读出念念不忘的感动。
在别人的文章里,看到别人的故事,作者经历了那么多人世间的浮浮沉沉,笔下那些过去的人,过往的事将我延引入上世纪的时光里,看着穿着长袍的胡适先生站在港式公寓的楼梯口,一派儒雅。顿时觉得几万里之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我们莫逆于心,相视而笑。那些书页里,作者压在纸背上的心情,都是时间的维度里存在的影子。这种体验唯有在书里扒故事的人才能深得其中的兴趣和滋味。
累了,偶作小憩之际,只听雨声点点滴滴,细密绵软,悠长不绝,呼吸也在这碎簌声中渐趋平和,更觉心境空灵。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我嗅出雨滴中清爽的薄荷香味,仿佛看“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完全陶醉在“温柔的灰美人”用“冰冰的纤手”奏出的柔婉而亲切的童谣里。薰起一支香来,书香檀香萦绕不绝,更觉“书中岁月长,笔下乾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