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柳州
日期:2018-08-10 19:32:43 作者:9744616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柳州

  酷暑天,起程赴柳州参加采风活动,心中竟充满模糊莫名等待。因焦柳铁路穿越洛城,自小便闻柳州之名却从未踏足那片土地吗?抑或,因柳宗元那饶有神韵的别号——柳柳州,而暗怀文明朝圣之心?

  路途上,脑海里萦绕着柳宗元的诗句:“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阴沉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唐时柳州的僻远、蛮荒栩栩如生,吟之不免略感惊栗。

  但是,一至柳州,目力所及的却是悬殊现象。数座孤峰拔地而起,装点在城区之间;一条柳江曲如臂弯,轻揽闹市怀中。白天搭车,举目可望兀峰挺拔,山是那般的清;俯首时见碧江缓流,水是这般的秀。夜间坐船,但见江上长桥卧波,人工喷泉摇曳起舞;岸边楼群穿空,华灯如星洒满山峦

  采风中,旅游了工业博物馆,观赏了轿车生产线。且不说两面针牙膏琳琅满目产品,也不说柳州产零部件嵌入多个型号神舟飞船技能,单是目击流水线上慢慢行进的半成品轿车,厂区黑压压棋局般摆放的整车,其间包含洛阳街头巷尾络绎的五菱、景逸、宝骏等品牌,就逐渐觉得柳州是亲热而接近的了。

  模糊中,我替柳州感到冤枉:柳宗元谪此,柳州何其不幸也——后人谈其旧事、读其诗文,常常想起的是遥远荒凉,而疏忽柳州之新之美。细思量,我又替柳州欣喜:遇上柳宗元,柳州何其幸也——正因结缘文豪,倏忽间这片蛮夷之野变成文明高地。查阅当地前史文明名人大概无人反对此说:关于柳州,柳宗元可谓孤峰,其名之盛前不见古人、后难觅来者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四年,兴利除弊,遗惠一方。大修孔子庙,动以礼法,教化民众;修道修路,“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倡议种柑植柳,柳宗元有诗云“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也曾作诗戏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旁”。

  柳宗元开释奴婢,则更是广为时人后世所称道的。当时,当地人借债习惯于以儿女作典当,若过期不能换回,借主即把人质没收做奴婢。柳宗元替借债人想方设法,全让其将子女换回;那些特别困穷不能换回的,就让借主记下奴婢的工钱,工钱抵消债款时偿还人质。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胪陈此事,且在其任袁州刺史时,也曾依此法解放奴婢。

  柳宗元为柳州留下诸多诗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种柳戏题》等即为其间名篇。非但如此,韩愈、刘禹锡对柳宗元的留念诗文,也多记述柳州之土俗、掌故,亦属柳州可贵的文史典籍

  好山好水好城,须配上名诗名文名人,才有见识,方臻完美。柳宗元之与柳州,正如滁州之与欧阳修,杭州之与苏东坡。故曰,遇上柳宗元,柳州何其幸也!

  但是,柳宗元贬谪柳州,亦令人对他有何其不幸、何其幸也之慨叹。

  柳宗元乃望族身世,21岁中进士。33岁参加永贞改造,同年被贬永州。十载后方返京城,旋即贬谪更靠南、更遥远的柳州。其诗句“奇疮钉骨状如箭”“支心搅腹戟与刀”,写其在柳州期间患奇疮已瘦如箭杆,染霍疾而痛如戟刺刀绞。其身体苦楚的,其魂灵是煎熬的,年仅47岁即星陨柳州。一代我们,盛年而逝,何其不幸,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柳宗元为官柳州,又何其幸也!他给了柳州短短的四度春秋,而柳州还给他的是逾越千年的回忆,是随着韶光消逝而不断增益的爱与敬,并且爱得专情,敬得长久

  柳宗元病逝后三年,柳州人即为其修了祠堂,后来还建了衣冠冢。当今,柳侯祠址早已拓为柳侯公园,成为城市中心绿地市民歇息场所。每到清明,柳侯祠便会举行祭祀大典。当地一些中小学,已将柳宗元文明引进校本课程。《柳州日报》刊文如是阐释:工业城市柳州,蕴含着一种儒雅的柔情,“文养”来源于对柳宗元的敬仰和传承。柳宗元,刻画了柳州城市的“文气”。

  采风行程中并无柳侯祠,离开柳州前夕,我不忍错失,便从远郊打车前往拜谒。在一健身老者指引下,夜色里找到了柳侯祠,紧锁的大门前,我站立好久。借着手机灯火,仰视了柳宗元雕像,但见其风神疏朗,矫首昂视,并无忧愤悲戚之情。

  遇上柳宗元,乃柳州之大幸。得号柳柳州,乃柳宗元之大幸。孰言非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柳州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