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孩子都很“倔强”吗?
日期:2018-08-09 12:18:03 作者:黄萍萍 阅读:

孩子都很“倔强”吗?

  壹

  有一回走在路上,忽然听到一个小孩子大哭的声音。我看过去,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地上躺着打滚,嚎着要什么。

  旁边有一个大人蹲在他身边,实在不知所措。他先说着,“别哭了,快起来,叔叔带你去买糖吃。”

  小孩还是嚎哭着不起来。

  “给你买玩具不好,买那个变形金刚。”

  小孩不为所动

  那个大人时不时环顾四周,虽然路上没几个人,但他也是极为尴尬了。

  好在没多久,又有一个人来了。他看到那一幕停了停脚步,从旁边一棵树上折了根小树枝气场十足地走了过去。之前在哄孩子男子悄声对小孩子说,你爸爸来了,快起来吧。

  孩子的爸爸很快走了过去,居高临下,拿着树枝指着孩子,起不起来!

  “我要去看鱼!”孩子哭喊着蹬腿。

  “没有鱼!给我起来!”说着拿树枝打着孩子。

  “有鱼,在湖那里。”孩子边哭边说,仍是不肯起。

  “快起来,听到没有!”

  “我要妈妈!”孩子嚎着。

  我也只是正好路过,并没有多停留。

  只是很巧的是,等我出去买了东西回来,又遇到了这个孩子。这会儿是他的妈妈牵着他,孩子还是非委屈

  “我想去看鱼。”

  “没有鱼了,鱼都已经回家了。”

  “我去看看他们还在不在。”小孩子不依不饶

  “妈妈带你去买好吃的好不好。”

  ……

  他们的声音渐渐远去,想必是去买吃的了吧,而鱼到底看没看着,这小孩还会缠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你看完会有什么想法呢?哭笑不得,或是觉得小孩子都很固执,亦或是你想到了更好的可以安抚或教育孩子的方法

  贰

  有没有想过,孩子从一开始想要看鱼,到叔叔、爸爸、妈妈的轮番劝哄,这么长的时间,他真的到最后也只是想要看鱼吗?他内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呢?

  或许鱼已经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所喜欢的,他所想要的,父母是如何对待的。起初也许真的只是对于看鱼的一时喜欢,到后来父母不断地忽视他的想法,慢慢的或许演变成他内心的疑问:是否在父母的眼中,他想要什么不重要。他开始不安,想要对抗这种“我没那么重要”的感觉

  而从父母这一方来看,带孩子折回去看鱼可能真的也很麻烦,又或者鱼确实已经不在了,但是最后父母的坚持又真的是单单出于此吗?还是也跟孩子杠上了呢?如果这么小的事都没办法让孩子听自己的,作为父母的权威何在?父母亦需要从孩子身上得到尊重

  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们不懂完整表达,但是他们的感受甚至比大人还敏感成年人恐怕也不是什么都懂,有时候也会不成熟地跟孩子较起劲儿来。而这明明是件小事,若是长此以往,父母单单需要孩子顺从自己,需要孩子听话以感到被尊重,感到有权威;而孩子变得不断要求父母听到自己,重视自己,甚至以撒泼打滚的方式,以后会变成怎么样呢?

  叁

  在父母与孩子皆有情绪之时,首先父母作为更成熟,更懂得调节情绪的一方,先觉察到以及放下自己是格外重要的。其次,当父母先这么做了之后,再去注意到孩子的真实需要,则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好搞定的。

  既然孩子最初想要看鱼,希望父母能知道他对鱼的兴趣喜爱,那父母便可以去理解他这一点。一旦被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就会自动被调节。

  “刚才看到那些鱼游来游去的,你很喜欢对吗?他们看起来很有趣你好想再多看一看。”……诸如此类,多多将他心里所想要的表达出来,他会越觉得爸爸妈妈都知道了,都听到了,我是被他们重视的。

  当情绪得到调节,更深层的需要——既爸爸妈妈理解我,在乎我,得到满足,那么看鱼不看鱼,就真的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了。接下来父母若真的有事,再跟他解释清楚,向他说声对不起,因为接下来要去某某地方,办某某事情,所以下次再一起看鱼,或是这时再说去吃些零食等爸爸妈妈,孩子就会很容易听进去了。

  不论是亲子关系婚恋关系等等,许多鸡毛蒜皮却又引起强烈情绪的事背后,关键并不在于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件,而在于事件之后的情绪及需要有否被听见和理解,因为这代表着“我有没有被你重视”,若明白这点,便可以跳出事件之外,真正认真倾听理解,双方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事情是怎样,也就没那么重要,甚至不解自解了。

  欢迎留言,给我们反馈

  现在开放和本文相关的提问,如果你有有关恋爱交友夫妻关系的问题,并且愿意游老老在微信公众号公开作答的,欢迎提出。为了能回答得准确,提问请不要少于100字,提问主要内容请包括:

  1、事件(发生了什么?)

  2、这个事件对你们关系上的影响

  3、你的期望

  我们不能保证立即回复,但会尽快处理,公开回复。谢谢

  (为保护隐私,请勿使用实名提问)这是一个有温度公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孩子都很“倔强”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