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全部的灯都平息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止境,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掉你。”
2017年,跟着赵雷一曲低哼的歌谣,成都这座历来闲适安闲的城,被简直全部人寄托了满心满眼的心意。
不知有多少人,梦见自己徜徉在了那热烈清凉的夜市街头;不知有多少人,设想自己醉在了那含着湿气的霓虹灯里。
尽管,地道的成都人会说,这歌里的“成都”不是真实的成都。就像比起茶,他们更在意的,其实是茶馆。
但,关于从未踏足过这座城市的人而言,他们心里想要的“成都”,或许仅仅赵雷歌里描绘的那个“成都”。
宽窄巷子
锦里
若是说有什么地方是有必要前往的,之于成都,那就是宽窄巷子与锦里。两地相隔并不太远,共同系着一条名为古韵的枢纽。
外地的人初初到来,常认为宽窄巷子仅是宽与窄两条大街,而全不知它其实是有着三条截然不同的巷子:一条宽巷子被会集的清朝古修建铺就;一条窄巷子在古典中式楼与西式洋楼的文明中对撞而出;而井巷子,这条作为本地民俗缩影的长巷,却总被遗忘。
穿过锦里的牌楼,悠哉踱步其间,参差参差的宅子间皆是川味特色小吃,是辛辣与酥麻的气味萦绕在身边,引得人唾液连连;而你垫脚望去,是挤在人群里的捏泥人或摆糖画,师傅说“你转到哪个我就给你画哪个”,暗笑他该是极为厌烦“小猪佩奇”的吧。
每一架落在双流机场的飞机里,都装满了几欲在这留下身影的游客。而闲适的本地人会悄然通知你,这儿合适的仅仅旅游,真实“不豁人”的美食,都在周围的居民小巷子里。
自小翻阅叙述三国文明的书本,无不感慨孔明多智近乎妖,简直是以一己之力造就了三国鼎立的格式。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让武侯祠这座原是以刘备为主人的祠庙,现在却被诸葛亮“喧宾夺主”。
行于廊中,耳边是娓娓道来的解说词,眼前是红墙与竹影,遇上绵绵细雨漂荡,便又生寂寥之感,模糊间仿能看见一席白衣远眺北魏,浑身落寞,久久未散。
当年杜甫看武侯祠,是哀痛满怀,是极目荒芜。后来他留在这座城,囿于一室残败,留下诗篇二百余首,依旧不改遥遥赤子心。再看而今,草堂已换上安静悠远的新颜,广厦早有千万间,倒也足以庇全国寒士。
偏安于成都西南的青城山冠有“全国幽”的美名,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参天古木立于道旁,葱翠林间是青烟袅袅与流水潺潺,山顶老君阁亦是云蒸雾绕,而更多的宫观藏匿在山中,仓促络绎,你便只听得念词,难见真貌。
道佛不相离,提及青城山,必会想起峨眉山。然,无需跨越到第二座城市,就在成都城中,佛教文明相同深沉。
坐落青羊区的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是川西区域闻名的佛教寺院,院内饱藏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院中那由僧侣们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空林八观之一”——缅甸玉佛,更向人彰显“求佛之心,贵乎于诚”的原意。
当然,若你不过是好神佛故事而不信神佛之学,绕到文殊院旁,那排着长队的宫廷糕点绝对能安慰你的胃。或是在手边搁一杯盖碗茶,听听民间艺人的弹唱,也是清坐整个下午的享用。
分明极具杀伤力却凭偷闲卖萌就抓获了全世界芳心的熊猫,是成都最为共同的引诱。
不管节假,压抑着尖叫眷恋在熊猫基地的人都能以万来计数。在被依照生长阶段逐个区分的观赏区,你可以见证老实可掬的“滚滚”怎么从小团子变成大萌物。
多年曾经,罗中旭演歌《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被称作是对成都最完美的描述。
这座从前史长河中走来的城,现已笼罩在稠密的商业气味中。但它又如川菜最经典的复合口味,一面用大大小小数个古镇子保留着曩昔的庄严,一面用人潮涌动的街区展示着现在的活力。
曩昔与现在,文娱和文明,慵懒与奋斗,想不出比这儿更惬意的交融。
古人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成都,是川蜀的中心,汇合着川蜀全部的文明。但不管城市开展得有多快,寓居在这儿的人们永久活得清闲,每一个旮旯都飘散着人世最天然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