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亲子沟通沙龙中,我认识了一位家长,她私信给我,问可不可以“揍”孩子一顿,如果“揍”孩子应该注意些什么,在“揍”孩子方面有什么经验?她还说自己现在特别想“揍”儿子一顿。
我问她为什么特别想“揍”儿子一顿,她对我说:
“我儿子不听话,总是捣蛋,总是不学习,总是闹事。学过的亲子沟通的各种方法都用过了,没有一个奏效的。想来想去,就剩下这么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没用了。但我不敢轻易地用这个方法,请教一下老师,用这个方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说实话,我还是主张非暴力沟通的;即使使用暴力,也不赞同用武力的方式做沟通;自己在这方面也没有过实践,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了。但根据我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和平常积累的一些观察、思考,我觉得,学会“揍”孩子很关键,揍”孩子也是需要讲原则的。
一是“揍”孩子要适度
“揍”孩子其实就是给孩子惩罚,家长要做到的首先就是要 “适度”。只有坚持了“适度”的原则,孩子才能够“珍惜”这种惩罚的体验,否则,家长经常“揍”孩子,让孩子习惯了这种体罚,那个时候,再揍孩子,将会一点效果也没有,只会让孩子白白挨疼。
二是“揍”孩子要及时
在坚持适度原则的同时,家长还需要做到的就是,“揍”孩子要及时,也就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不及时进行惩罚,过段时间,甚至是过几天再和孩子翻旧账,这个时候“揍”孩子,已经失去意义了。
三是“揍”孩子要隐蔽
所谓的隐蔽,就是说当家长打算惩罚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问题。孩子在家长的面前是孩子,但是,在其他人面前,也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己的自尊,因此,“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并不合时宜。
家长“揍”孩子,主要就是给孩子一个小的教训,一定要点到为止,不能拿孩子出气,上面的三个原则需要遵守。
话再说回来,在孩子需要“挨揍”时,家长学会怎么“揍”孩子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