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原创|父亲27年上海蜗居往事
日期:2018-07-19 22:01:04 作者:付 熳 阅读:

原创|父亲27年上海蜗居往事

  曾经父亲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寓居多年的上海买一套房子,在这个繁华城市安一个家。但命运似乎有意捉弄父亲,21世纪初,随着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上海的房价也越涨越高。作为一名外地打工者,父亲似乎难有圆梦之日。

  搬家已成家常便饭

  2017年8月末,盛夏的上海热浪席卷,我们一家人就在炎热天气挥汗如雨开始新一轮的搬家。

  这一年,因城市规划需求,上海很多外地人寄居的地方均面临拆迁。早在两三年前,我们家就从铁道边的民房搬进了上海市区。而最近这次搬家,则是由于老房东将房子二次售卖,新房着急装修,便通知我们腾出房子。

  父亲这次租的房子仍在原来的小区,只是换了一栋楼。在几个小时忙碌后,父亲和我留在新租的房子里打扫卫生。这间房子在二楼,父亲打开窄小的厨房门,门上的把手早已布满铁锈。看着厨房里昏暗光线、布满灰尘污垢墙壁,以及破旧橱柜,他不由得发起了牢骚:“哎哟,这厨房可真脏,光线太差了吧。”

  厨房开着日光灯也显得昏昏沉沉,狭窄的走道只允许一个人来回行走。“还不如原来租的那间呢!”父亲感叹道,满脸的无奈——房间条件变差了,租金还比之前的贵了400块钱。

  事实上,除了父亲,他的几个堂兄弟也毫不例外地在上海租房住。当然,也有两三家亲戚通过辛苦耕耘,靠多年攒的积蓄去昆山、合肥这类二三线城市买房——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不会选择在上海买,上海的高房价让他们望而却步

  农村小伙“出走”前半生

  1991年,父亲还是一个17岁的毛头小伙子。那年,他放弃在家种地耕田,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要去上海滩闯一闯。

  彼时父亲已经辍学3年,作为家中年轻劳动力,他一直待在老家农活。当他到了娶媳妇年纪,家里却没有那么多钱给三四个儿子盖房子娶媳妇。于是,家中兄弟几个都陆续到上海打工。

  年轻的父亲怀揣100多块钱,背着一床小棉被,就跟着表舅爷走了。为了省车费,两人徒步走了30多公里路到县城,然后在县城坐大巴抵达蚌埠,再从蚌埠坐火车辗转到上海。

  父亲在上海待了几个月后,靠自己攒的工资买了一部红灯收音机、一本新华字典以及一张中国地图。那是父亲第一次离家漂泊在外,想家的时候,他就在地图上找到家乡位置看一看,看到家乡的位置后,他会不自觉地咧开嘴笑起来。现实窘境让父亲不得不屈服于漂泊在外打工谋生的生活,离家千里,纵使思乡心切也只能将其埋在心底

  认识母亲前,没读多少书的父亲只能靠体力劳动维持生计。一开始,父亲是一名在公园维护绿化的工人。后来为了提高收入,他租了一辆三轮车专门给一家五金店送货。后来,从租借三轮车开始早出晚归蔬菜、送水果,到按时给订单上的每家商店批发皮鞋,再到替电脑培训学校传单和小广告、当保安。他坚信,只要用双手辛勤地劳动,总有一天可以在上海站稳脚跟,安一个家。

  父亲和母亲结婚的第一年,他们在铁道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房子光线很差,白天也要开着灯,七八平方米大小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耗子蟑螂经常来家里做客。

  结婚后,父亲买来一辆二手三轮车,并给它装上一个电动机来提高车速。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运送更多蔬菜和水果了。第二年,我就出生了。父亲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家中生活开支自然加大了许多,而父亲最初的梦想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有了家人,只剩下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命要是没了,怎么实现买房梦?

  2000年,我们家搬进筒子楼,与舅舅一家合租。那时,警察常常在深更半夜敲每家每户的房门,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查一下你们的暂住证”。

  之后上海取缔本地无牌照电动三轮车,父亲一时断了生计。没过多久,他就和几个堂兄弟一样,跑去学车考驾照打算货车运输——父亲决定买一辆小货车送货。

  可父母刚结婚没两年,手里并没有多少积蓄,母亲为此犯了难。“那个时候,钱比现在难挣多了,亲戚朋友都不愿意借钱给你爸买车。”

  父亲第一次觉得做人真难,借个钱都要低声下气地看别人脸色。大约凑了半年的钱,最后一个远房的舅爷借了5000元,父亲才成功地买了人生中第一辆小货车。

  父亲拥有货车后,送货更加方便了。他想,慢慢干,慢慢攒够钱,就可以改善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了,甚至在上海买套房子,也不再是一个梦了。

  但每天在公路开车并不是容易的事,稍有闪失就可能交通事故。有段时间,父亲白天在外面接单拉货、送货,夜里还要替另外一家公司送货。一天深夜,父亲开着小货车去郊区,车窗外下着小雨,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着。但他已经疲惫得打起了瞌睡,两只眼睛不由自主闭上了……突然车子发出咣当一声响猛烈地震动了一下,父亲这才猛然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将车子窜过绿化带,开到对面车道了!

  此时,车上还坐着一个配送员,父亲赶紧回过了神,睁开眼,四周没人没车,前轮胎和后轮胎似乎撞坏了,但所幸人无大碍。他赶紧踩了刹车然后将小货车倒回自己的车道上。刚倒好车,说时迟那时快,一辆大客车就从父亲面前呼啸而过。

  之后,父亲再也不敢接白天黑夜两班倒的活了。

  说白了,他怕还不起

  2003年,我开始上幼儿园,我们又搬了一次家。

  这次我们搬到一间私人老板租地皮建造的民房,仍是七八平方米大小。房间里就放着两张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机还有一些可有可无杂物。房东为房客们建了一间公共厕所,供十几户人家共用。水池也是统一建好的,每家配一把钥匙开关水龙头

  父亲靠开货车送货赚了不少钱,家中的经济条件也好了起来,一切都在朝着父亲的梦想与目标越来越近。父亲得意自在地想:“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提钱去交房子首付了,大不了向亲戚借点钱,先救救急嘛。”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弟弟降生让一家人沉浸在喜悦里,也让父亲意识到买房子这件事只能暂且搁置了。

  父亲每天在外奔波忙碌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而母亲怀了身孕后,就把手头工作辞了,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那一年,父亲将旧车转手,新买了一辆大货车,希望能挣更多钱。出租屋的租金也从最早的350元一个月涨到了550元一个月。

  2011年,亲戚朋友都陆续买了房。而那时的上海,房价平均两三万一平方米,母亲劝父亲贷款买下一套40多万元的二手房。父亲听了,立刻皱起眉头,果断否决:“贷了款,以后还不起怎么办?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呢!”父亲不再年轻,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踌躇满志年轻人,他不愿冒着巨大风险去贷款。最终,父亲做了退让,与母亲商议在老家买一栋小楼房,总价是20万元出头

  彼时的父亲不会想到,他错失了一个在上海购房的良机。2014到2015年上海房价持续飙升,每平方米涨到了五六万甚至七八万元。普通老百姓在上海买房的梦想,就像那不小心从手中飞走的气球,越飘越远,直到最终消失于天际

  风雨漂泊异乡

  2015年,随着城市建设推进,我们租住多年的私房也要拆迁了,在那里定居了多年的外地人纷纷开始找房子。

  母亲说,有的人往上海的郊区或外环搬,有的则干脆离开上海打道回府,而更多人选择和我们家一样,搬进小区里的老式单元楼里——大多是考虑孩子留在上海上学。

  现在,我们家租的是老式小区里的单间,面积为30多平方米,没有卧室客厅之分,一间房解决全家人休息、就餐、睡觉需求。但相比以前租的房子,这里厕所和厨房都是独立的,环境安静了许多。

  人到中年,父亲有了很多体悟:“年轻的时候没知识、没文化目光短浅,只知道拼命赚钱追求一时的收益。那个时候,我觉得能够维持生活的温饱就可以了,也没有下定决心,不顾阻碍坚持在上海买房。当然,经济条件跟不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一家都不喜欢搬家,但无奈现实所迫,只好四处找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父亲无奈于自己在茫茫大上海漂泊了那么久,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栖身之处。

  父亲勤勤恳恳半辈子,守着老实做人的本分,他不是没有梦想,只是那只承载着希望与憧憬风筝,忽远忽近,有那么多次已触手可及,但很快又在手中挣脱,飞得越来越远……

  有家 有爱 有未来

  家庭期刊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

  36年只做一件事:幸福国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原创|父亲27年上海蜗居往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