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伏天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从今天7月17号开始就入伏了,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2018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2018-07-17至2018-07-26(10天)
中伏:2018-07-27至2018-08-15(20天)
末伏:2018-08-16至2018-08-25(10天)
三伏起源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三伏食俗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的寓意,因为饺子形似元宝, “伏”与“ 福”谐音。
入伏第一天,广州地区要吃汤面。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 须适当补充营养。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只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三伏养生
进入三伏天,气温节节攀高,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所以在饮食上要格外留心。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会引起食欲不振等。
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佐料,可促进食欲和消化。
三伏防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进入高发期。因此,中暑也是我们防范的重点。
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
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也要多吃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来补充水分。
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生活起居要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三伏天,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等中药,减少长时间的室外活动,呵护好自己的身体。
天气越来越热,心情易烦躁,食欲不佳。所谓“心静自然凉”,尽量平静自己的心,保持着积极平和的心态,便可安心度夏。
夏日管好嘴,少吃多喝水,
饮酒莫贪杯,保肝护好胃,
多动别怕累,身强赛李逵,
三伏至,
向所有户外工作者们致敬。
三伏至,
三伏至,
4、《论语》精华5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