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写字的人”:这个项目记录的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活在当下,有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职业,面容各异,摩登而忙碌。
但他们有同一个生活习惯,写毛笔字。在身外事团团包裹,更不必再亲手提笔的现在,有许多人为这件看似无用的事,持续地付出了时间和专注,也因此受益。
我们这么忙,为什么要写字?
■
ISSUE 25
李力
写字时间:两年
她的老师:林曦
她的学堂:暄桐
写字的人11问
01. 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其实之前做过挺多事,图书管理员、电视台编导、总裁秘书、开茶馆等等,一开始总是在寻找什么,总是没找到。记得在医院的图书馆做管理员时,面对的全是医学类的书,医生们订的杂志、小说,我很喜欢看,经常自告奋勇去给订书的人送,每个科室玩一遍,跟人聊天。那时候老是写东西,下雨了,或者飞机飞过,都会很敏感,很向往远方。后来听到电视台招编导,我也赶紧应征。无论是哪儿,有一点点机会,我就奔过去了。
▲
02. 成为老师,也是您的向往吗?
没有想到会当老师,在电视台之后了解到有广院这样的学校,就成为了理想之地。
那时候,偶尔出差经过学校大门会哗哗流眼泪,想着我一定要来北京。后来就真的来了,从本科重新念起,读到研究生、博士,慢慢的,就留在这里了。寻找了一圈,走了很多很多弯路,找到一个自己这么喜欢的,所以我特别珍惜。
03. 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写字的呢?
在看《国学堂》的时候关注到糊糊老师,我记得那天他们谈到断舍离,以及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去做什么事。那时刚好我也在一个断舍离的状态里,可能是因为有很多需求没有满足,我买了很多东西,大量的衣服堆在那儿,我想我要清理一下。收拾东西的时候,就听《国学堂》,有时候会停下来,看看他们示范写字。
当时,我扔掉了七麻袋衣服,也是那个时候,我报名写字了。
▲ 李力平时的写字练习,图中是她临写的《雁塔圣教序》
04. 您觉得写字之后自己有变化吗?
人生观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一直把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排在第一位,上课之后,我变了,我觉得开心是第一位。吃喜欢的食物,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在开心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强求。
我很享受写字的时间,打开笔墨的瞬间,心就静了,有时还会给写作带来灵感。最近也发现自己不那么容易着急了,以前“随它去吧”的心态,好像带有一点点无奈,现在的“随它去吧”,是真的随它去吧,很平静。
还有,变得喜欢花花草草,更爱美了。喜欢买花,把屋子弄得更好看一点,让自己更好看一点。
▲ 她的书房
05. 您最喜欢哪个帖呢?
我想,我比较喜欢《张迁碑》,好像和我有点像,比较实在、粗犷,不知道帖会不会同意我这样说它?
写它的时候,我正待在杭州的剧组里,筹拍一部电影,每天我都先写一页《张迁碑》,再修改剧本,也把周边的公园风雨无阻地走了个遍。写一页大字、改一点剧本、走一点路,构成了我的杭州三部曲,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简洁气息,不同于我不擅长的琐碎生活,所以有点喜欢。
▲ 隶书《张迁碑》局部
嗯,我比较喜欢走路,比散步稍微快一点点,但又没那么激烈。特别是在空气好的地方,下雨时也很喜欢出去走走,在校园里或者操场上。新鲜的地方走路更棒,出去玩或者出差,住下来后第一时间就百度或者Google一下附近的公园,用脚步去感受这个城市。
巴黎有个卢森堡公园,离我当时住的地方大概有一公里,每天我就提早一点起床,出去走路。这个公园很小,有好看的雕塑,一些人在跑步,我很喜欢。回去后一查,它是一个皇家公园,一些左岸派的导演,都爱在那儿跑步。我一想,这个是天注定,于是我写到了剧本里,让里面的人物去卢森堡公园聊天,他们说着“你看我的梦想是导演,但是我现在在做导游”这样的话。
去年和暄桐的同学一起去京都,也特别开心。我们住在银阁寺附近,每天一早我先去走上一段哲学小道,看看猫,看看关着门的寺庙或者开着门的寺庙,很舒服。一天的玩耍下来,吃饱喝足的夜晚,我们会在客厅里铺开笔墨纸砚写字。
▲ 清晨,李力走路时拍下的卢森堡公园
▲ 京都银阁寺附近的哲学之道,是一条很适合散步的小路
07. 您平时什么时候写字,是如何坚持的呢?
刚开始写字的时候,每天都会写。平时是早上早一点起来写字和念经,再想出去走路的话,就5点半,最迟6点。早上起来写个字,一天的开始就挺好。
我想我会写下去,倒没有觉得是坚持,而是我习惯了。我特别喜欢教室的氛围,同学们在一起也很开心,它真的成为我每两周内,最开心的事情。虽然有时候也只能完成作业的三分之一,记得一次在课上写字,糊糊老师走过来时拉着我的手说,“哎呀,你没有写作业”,特别可爱。
▲ 写字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家里各处会有一些写过字的纸,收纳起来或者暂时和帖一起放在顺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08. 除了写字,您还有别的爱好吗?
还有一个“写字”是最大的爱好。我的另一个身份是编剧,我很幸运,喜欢电影,又做着与电影相关的事。仍然记得写第一部电影《夏天,有风吹过》时的跌跌撞撞,在北京写,在平遥的老槐树客栈写,第一稿被批后反反复复地一边爬楼,念着心经,突然就有了某一个人物的灵感。后来看到样片。我写的每一个字他们都那样认真对待。想尽一切方法去表现,非常感动。你在翻越一座山,没有停下来,翻过去了,就会继续再爬山翻山,一直往前。
在暄桐教室学到的其它知识,会让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开阔思路。比如老师让我们看的《赖声川创意学》,里面说到,艺术创作的时候“要给观众一个礼物还是对着他们倒垃圾”。我把这句话发挥了一下,让我的人物说了这句话:再小的礼物也是礼物。他是一个艺术家,他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礼物。我喜欢这句话,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它一直在我心里。
教室给我的感受,是一种好吃又有营养的甜蜜味道。这种甜蜜俘获了我,我在这里遇到了糊糊老师,神奇的是,她给我打开一扇扇门,原以为就这些了,不,她还有好些。还有教室的蛋糕,花香,墨汁,古人的精神气质等等加在一起,不是小满足,是一种深层的满足。
▲ 暄桐教室的样子
10. 所以,书法对您来说是什么?
书法对我来说,是日常事物以外的一个审美的东西,也是和古人沟通的渠道。
11. 未来您有什么愿望吗,还有什么想拥有的品质、想得到东西吗?
未来我想得到更多更好的爱,也付出更多更好的爱。另外我会更关注身体,让它更清洁,整个状态更健康、柔软一些。还有,更重要的,不不不,并列重要吧,我要成为一名能有礼物献给这个世界的好编剧,好好加油!
前几天,我在阿尔山采风,一直观察云。我一直都很喜欢看云,那么近那么深切地感受到云的存在,是第一次。因为草原太开阔,不用抬头就能看到和感受到大团的、多层次的、浓墨重彩的云。巨大的美丽,自然生发又超脱自然的美丽,令人无法忽视。所以,我想拥有或想得到的,一定是有着巨大美丽特质的东西:爱情、思想或者艺术作品。
“你像一句美丽的口号挥不去”,理想或理想之爱对我来说,就长得像这句话所讲的样子。是向好之心,一刻不能停。
▲ 阿尔山的云
她的书桌
▲ 她会在家里的各种桌子上写字,餐桌上铺的也是整块的毛毡,一旁的餐椅上常常摆放着刚刚写好的字。这里的书桌紧挨着工作台,写字画画和写稿一样,都是她的日常。
■
- 完 -
▼
|暄桐教室:一间书法教室,基于中式文人审美,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与技艺,推崇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教室认为写字是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共同以书法为原点延展深入传统与艺术的种种乐趣,探索着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可能。
—
于2011年创办暄桐教室,课程包括书法、绘画、中医、静坐、经典阅读等内容。至今已经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近500节课约1500个学时的教学,完成了从画“面条道儿”到篆隶楷行草的完整书写练习的过程,为许多热爱喜爱传统文化的人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她还创办有美育&文化工作室「林曦的小世界」(L Studio)和基于中国文人审美的生活方式品牌「山林曦照」,前者致力于出版、视频、展览等原创内容的制作,后者至今已设计并产出约六百余件围绕书房文化与行止空间的器物。
下 期 再 见
?
◼︎
部分图片提供_李力
出品 | 小世界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