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高考第一天,有考生跳楼自杀了。
网易新闻的报道,在昨天上午7点50分左右。一名准备参加2018年高考的考生从租住的7楼跳下去,不幸身亡。
这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
诱因是抑郁。前两次高考失败,让他对高考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感,但很无奈,他还是要复读,参加第三次高考。他不想高考。于是,趁着母亲去买早餐的间隙,从7楼露天阳台一跃跳下。
例如去年,2017高考首日,辽宁一位21岁的复读生,因为考前压力太大,跳楼自杀;在陕西汉中,一位考生当场从高考语文考场纵身跳下。
相信每个人都痛心疾首。这些孩子们,在人生最好的时光里,因为一场考试而殒命,实在是太不值了。
心痛的同时,应该反思。我认为这些悲剧,如果处理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些孩子,完全可以拥有尽管平凡但不失美好的人生。
之所以每年都会发生,是因为每年总有一些父母,给他们的孩子灌输错误的观念,导致孩子对高考,对人生产生错误的认知。
我想和孩子们谈谈,也和父母谈谈。
第一,高考是人生的一份子,没有必要拿一辈子去赌。
看到一则新闻,浙江一个女孩,高考首日结束后,因为理解错了两道大题的意思,导致答题失误,顿生绝望,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怎么能在高考中出现这样的失误呢!”
女孩已经完全陷入混乱,没有心情去进行第二天的考试。她自责,痛哭,煽自己耳光,觉得没法向自己交代,也没法向父母交代。她想不开,跳楼自杀了。
男孩是个典型的学霸,高考时快速做完了前面的题目,检查好,就交卷了。出了考场才知道,在第二张试卷背面,还有3道几十分的大题。
这3到几十分的大题,男孩看都没看到,试卷上留下一片空白,毫无疑问,一分都得不到。
于是,本来一个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男孩,最后去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学了一个非常普通的专业——行政管理。
如果按照“高考决定命运”的思路想,男孩这辈子应该彻底无法翻身了,高考没有把握住机会考清华北大,在以后的日子里,更难和清华北大的学生比拼。
但这个男孩,却在34岁时,创办了一家公司,以165亿身家排名80后富豪榜第五名,公司市值超过3000亿人民币。
这个男孩叫程维,这家公司叫滴滴。
学校普通,专业也普通,程维刚毕业的时候,难混,去卖保险,一份都卖不出去。给自己系里的老师推销,老师冷嘲热讽:“我们家的狗都买了保险了。”后来换工作,做了足疗店的经理助理。
再后来,从阿里的基层销售员干起,一步一步,成了支付宝B2C事业部的副总经理。离职后,创办了滴滴。
我讲这个故事,绝非为了兜售成功学。我并不认为程维的人生可以复制,但他的经历的确能说明一个道理:高考,对一个人的影响,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
如果你有野心,无论高考是否成功,你都会按照自己的野心去规划人生,最终在世界与自我中找到平衡,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渴望平凡,无论高考是否成功,你都会过着平凡,但不失美好的生活。
人们对于美好人生的憧憬,绝不是一个高考可以扼杀的。也许在当时那一刻,你会悲伤,会绝望,嚎啕大哭。但那只是你一生的一个节点。
生活慢慢变成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孩子,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份子,真的没有必要拿一辈子去赌。
滴滴创始人:程维
第二,所有人都在强调的事情,父母就不要给孩子施压了。
这是写给父母的。
高考前一个月,有女性读者给我留言:“孩子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我该怎么办?我要做些什么?”
语气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位母亲的焦虑不安,想给孩子一点关怀,却又不知道具体应该做一些什么,手足无措。
我回复:“首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量在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做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吃得好,孩子心情会更好;其次,保持安静,给孩子安静的学习环境;第三,不要去打扰孩子,不要试图借用给孩子送水果、送夜宵的机会打探孩子的学习情况,没必要;第四、自己找点好玩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第五,最重要的,不要再给孩子强调高考的重要性。”
其实,进入高三,父母就不应该再给孩子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了。因为周边环境、同学老师,所有人都在直接间接地向他传递一个信息:高考很重要,非常重要。
你再强调,往已经负载很重的孩子肩上加压,不会让他跑得更快,只会让他更脆弱。渐渐地,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认为,高考考好,是对你负有的使命,甚至拔高到孝道的层面上。
当然,不仅是高考,在孩子生命中的很多事,父母都不应该给孩子过多施加压力。
例如婚姻,那些三十多岁还未结婚的年轻人,未必是不想结婚。他们也知道自己年纪到了,他们也会担忧、焦虑,为自己作打算。
父母一味催婚,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你的孩子迫于压力随便找个人婚嫁。而如果婚后生活不好,买单的,是你的孩子,不会是你。
我希望父母们能明白:孩子人生的最终责任人,是他自己,不是你;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描绘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完成你交代的任务。你们的人生紧密相连,但彼此要能保持独立。
高考没考好,高中三年白读了吗?
很多人会回答“是”,高中三年苦读,不就是为了高考。高考没考好,这么多年苦读,等于白费了。
我要告诉你,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一个高中同学,高中时学习很努力,是学霸,但学习成绩,算不上特别好。高考时,因为填写答题卡失误,英语直接考了个不及格。
以他的能力,本来可以考重本,最后成绩出来,刚好只够上三本。
他放弃了,不读了。我原以为他会去复读,然后重新高考,结果他直接下海去打工了。如今他生活在佛山,开了三家披萨店,算不上成功,日子也过得很滋润。
我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去复读啊?”
他说:“不想读了,想出来工作。”
我说:“努力苦读3年,最后高考失误,就这么放弃,难道不会觉得浪费了这三年苦读吗?”
他的回答令我惊讶:“我从来不认为高中三年苦读的意义在于高考。很多时候,我会惊叹于高中的自己,怎么那么有毅力,每天做题学习超过12个小时,还能扛下去;怎么那么专注,做题5个小时也不觉得疲倦;怎么那么强悍,无数次考试考砸了,但还是能极快地恢复原状态,重新投入战斗。后来创业的时候,我常常想,我高中三年那么拼,高考考砸了我也不怕,我还怕啥?”
我很受启发,这才是高中三年真正的意义:
让你懂得坚持:三年如一日地练题、学习;让你懂得专注:一场晚自习,3个多小时,全身心投入学习,心无旁骛;训练你的抗挫商:大大小小数百次考试,考砸了重来,再砸了再来,屡败屡战;训练你的纠错能力:正视自己的弱项,哪里弱就补哪里,撕开伤口,对自己狠。
坚持、专注、耐心、抗挫商、纠错能力,一个被训练出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我相信,即使高考失利,他的人生也不会差,会一样值得期待。
而让你具备这些品质,才是真正会影响你一生的东西,比高考的分数更有意义。
第四、注重投入产出比
很多媒体发文章,标题是这样的:屡败屡战,71岁老爷爷高考18次,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说实话,高考十几二十次,我从来不认为这种做法值得颂扬,恰恰相反,这种价值观很可耻。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不是人过去,答题完毕,出来,就结束了。高考是对整个高中三年勤奋、努力、学习方法的综合性检测。
两天高考的背后,是数百个日日夜夜的挑灯夜读,是数百本习题册练习,是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
这意味着,高考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意志力成本。
18次高考失利,意味着十几年的时间、精力和财富,都扔进去,并且打了水漂。如此巨大的资源投入,却没有丝毫回报。这种行为有什么可值得点赞的?这种价值观有什么可值得颂扬的?
如果把“高考”换成“投资”,18次投资,全部亏损殆尽,无一成功,这种行为一定会被唾弃。
投入要有产出,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高考也不例外。我希望大家明白,做任何一个决策,都应该考虑投入产出比。如果投入巨大,而没有产出,那么应该学会及时止损。高考失利超过3次,就应该考虑换个方向。
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既然不适合,不如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挣点钱。
高考,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但不是一个必经阶段。
第五、你不必承担任何所谓光宗耀祖的责任,也没有任何人有权要求你这么做。
几年前,有一个高考考生,知道自己分数后,发现连一个普通二本都上不了,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整整两天两夜,不吃饭不喝水,不和任何人沟通。
孩子留下了遗书,短短一句话:“对不起,爸妈,辜负了你们的期待,没能光宗耀祖。”
可悲可叹,这种悲剧,往往源于一种愚昧可恶的想法:你必须把高考考好,你必须要光宗耀祖。高考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转折点。更是一个家庭改换门庭的契机。
这是一种传统,科举时代,人们把中榜看做是光宗耀祖,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更意味着一个家族的崛起,整个家族脸面有光。
但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可笑:作为父母,你自己都没能光宗耀祖,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
台湾作家吴念真讲过一个故事。他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给家长发短信:“数学成绩要加强。”
儿子回到家里,他老婆劈头盖脸地臭骂:“你数学怎么烂成这个样子啊!”
吴念真把老婆拉到厨房里,问:“你原来读书的时候,数学有没有很好啊?”
老婆说:“很烂。”
吴念真说:“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吴念真很严肃地和老婆讨论了这个事情:“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是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何必要为难孩子呢?
所以,对孩子,我想说: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你人生的转折点,并不承载这个家族的希望。考得好与不好,都要学会去接纳与适应。你并不承担任何所谓光宗耀祖的责任,人的确应该对先辈心怀敬意,但活人对死人没有任何责任。你的高考,你说了算。你的人生,更是。
所以,对于父母,我想说:
你应该关心孩子。高考考好了,你感到欣慰,这么多年的养育得到了回报;没考好,你要相信,孩子比你更难受。最终,高考影响的,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你的人生。你没有权力要求孩子承担所谓光宗耀祖的责任,让你脸上有光。如果要光宗耀祖,要脸上有光,你应该自己去努力做到,而不是要求孩子做到。
口才好就觉得自己以后能成为辩论家;数学好就觉得自己以后能成为数学家;计算机好,就觉得自己能成为顶尖的黑客;长得好就觉得自己肯定能成为明星。
长大之后,才发现一条真理:这个世界上,99%的人,终将平凡。
无论你曾经对自己有多么大的幻想,无论父母对你有大的期待,绝大部分人,最终的结局都会是一个平凡的人。
作家玮玮有一个朋友,颇有点资源,把孩子弄到了北京的名校读书。他对孩子的规划是:名牌中小学—名牌大学—全球顶尖大学留学—全球顶尖公司高管—荣耀一生。
这所名校800多人,孩子始终在600名的样子徘徊。他不甘心,给孩子一口气报五六个补习班,结果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直接掉到倒数,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他终于醒悟过来,他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不是一个少数的神童,适应不了这所学校的节奏。于是把孩子转到普通学校。
结果,慢慢孩子的自信心回来了,成绩小幅回升,最重要的是,回归到了正常生活状态。
作家蕾秋·乔伊斯说:“生活离平淡无奇有多遥远,就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间不复从前。”
生活的片段需要小惊喜与小确幸,但站在几十年的人生角度看,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终将平凡,在一粥一饭、一颦一蹙中感受生活的烟火气,在烟火气中感受生命之美意。
所以,不要拒绝平凡,不要不甘心,不要和别人比。生活是各种力量平和的状态,当下的你,就是最好的你。
有一手小诗,尽管有点鸡汤,但还是送给你: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然后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
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今天,高考已经结束,也许有很多考生对照着答案,大概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了。
我想告诉你们:
高考很重要,可以影响你的很多东西,例如去哪所大学上学,例如遇见什么老师和什么人,例如你的第一份工作,等等;
但高考也不重要,它影响不了你人生最终的归宿,影响不了你对生命最高的认知,影响不了你终归平凡这一事实。
所以,放轻松,心态平和。
高考能决定很多,但永远不能决定你的生死。
生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本期编辑 ✎ 斧子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行色匆匆,你我都是带着面具生存的平凡人,撕去面具的伪装后,你会发现,真正能唤醒你灵魂深处力量的,是你内心的知性。做女人,外貌很重要,气质很重要,知性,最重要。
希望你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长一岁有长一岁的智慧。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阅读公众号
知性范
长按指纹,识别关注
推荐理由 ✉:深度关注女性励志成长,观点犀利,不失风趣,有灵魂的文字,就像一个陪伴身旁的知音闺蜜,让你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懂精致生活的知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