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微信,还是QQ聊天,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句开场白是 “在吗”。
无缘无故收到一句 “在吗”,能脑补出无数画面:要借钱?快结婚了?有什么事发生了?
当你好心从百忙之中回复了一句 “在的”,对方便开启漫无边际的聊天模式,或是再也没有消息了,你关心他有什么事,他却再也没出现。
没有急事,请别在深夜发“在吗”。很多容易想太多、容易精神紧张的人,特别讨厌在深夜的时候收到一句 “在吗”,顿时睡意全无,有一种未知的恐惧感。
很多个 “在吗” 之后都是令人为难的事,其实,先问一句 “在吗”,然后直接说事,给对方留有缓冲的余地,让对方先想想解决方法,会比让他胡思乱想好很多。
心姐认为,聊天开始只发一句 “在吗” ,主要有以下三类人:
对于第三类人,可另当别论。你可知,多年未联系的人,一句战战兢兢的问候,只怕打扰了你,一句 “在吗” 饱含了多少想念与惦记。担心一句 “我想你” 会吓到你,害怕一句 “我爱你” 会让你远离。
输入信息时犹豫不决,写好后又删了的文字,最后只剩一句 “在吗”。
如果是前两者,请尽量有话直说。别老问在不在,直接说有什么事会更好,大家都很忙很辛苦,没时间猜来猜去,所以就直奔主题吧。
有朋友说,「聊天时若有事相求,直接明了的来意,更干脆更爽快,就喜欢纯粹的人做纯粹的事儿,不用揪心得那么多,直截了当多好」。
为人处世真诚简单,相处能坦诚相待最重要。能帮就尽力而为,帮不了还望理解。聊天应该懂得换位思考,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少些套路,多些理解和包容。
请一定记住,感情,从来都是相互的!
-end-
作者:杜言心,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心理学多年,最爱的是每晚10点,与你一起探索心理学哦~
本文由简易心理学(xinli01)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