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卢璐说”可以订阅哦
致 独一无二的你
02
六月
星期六
有朋友来家里吃饭,喝了太多瓶酒,凌晨两点半,我们的话题,从房子、车子、孩子、位子、中年的狗血,转换到了艺术和艺术天赋。
10岁登台的莫扎特、37岁去世的梵高,我们在讨论:“‘天才’和‘疯子’,界限到底在哪里?”
“没有区别”,David说:“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恣意妄为的疯子,只是看这个疯子最后有没有爆发的机会和土壤而已。”
“想感受到自己心灵的震颤,去看尼金斯基的《春之祭》”,Lilian说:“有声乐、动态的表现,要比静态的表现更有碰撞力。”
“尼金斯基?”,我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你至少看过《香奈儿的秘密情史》那个电影吧?开场就是《春之祭》。”Lilian说:“我在巴黎看过现场,我几乎痉挛到不敢呼吸。”
Lilian学过10年的俄国经典芭蕾舞,David曾经考进过国立音乐学院吹长笛,现在他们分别是三个孩子七上八下的全职妈妈,和金牌海外投资顾问。
在一地狗血的中年人生里,如果能够能找一分钟静下来,不计较功利地来谈一下艺术,真的是一种无比愉悦的解脱。
他们走了之后,我就去看了《香奈儿的秘密情史》, 豆瓣评论并不高,大家都在从道德角度上纠结,是对还是错。而我却看到开始时那段有点诡异的现代舞《春之祭》。
1913年5月29日,巴黎香榭丽舍剧院首演了《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春之祭》的脚本了,只能凭着一些留下来的黑白照片和当天的报纸头条,来想象当晚共演对于巴黎的冲击。
要知道俄罗斯芭蕾舞,无论是古典派还是浪漫派,作为最贵族与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牢牢地占据着欧洲所有上流社会的晚会。
在《春之祭》之前,俄罗斯古典派芭蕾舞,是穿着撑开的伞裙,天鹅湖中的样子。
这是无论从任何一种芭蕾舞来说,追求的都是唯美,而不是表现自我,男性演员都只不过是一种扶持和陪衬,不是主角。
改变这种状况的那个人,就叫做“尼金斯基”,是他打碎了全世界芭蕾舞古典模式,开创了整个二十世纪之后,现代芭蕾舞的形式。
今天的芭蕾舞,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形式,通过舞者的表现,去挖掘自己的内心。
亦或走上街头。
跟随着音乐,手脚和躯体并用的舞,已经完全不再拘泥着自己死板的模式,而是肆意妄为,大开大合地表现着人的灵魂、喜悲、态度和主张。
而这一切,都开始于1913年的那场《春之祭》。
莫扎特,用他的《安魂曲》;梵高,用他的《向日葵》;而尼金斯基就用他的《春之祭》。
尼金斯基,在今天,被称为“舞蹈之神”;被所有高雅艺术公推为天才;仅仅在舞台上存在了十年,就进入疗养院,成了疯子,让我们看看,他的一生动荡成怎样一篇传奇?
1890年瓦斯拉夫 · 尼金斯基(Vatslav Nijinsky)出生在乌克兰基辅。
当时芭蕾舞者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类似我们京剧的名伶,薪资微薄。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流动舞团四处表演,过着居无定所、贫困拮据的生活。
即使如此,他的父亲在舞团里爱上另以个舞蹈演员,并成为情人。
有一天,尼金斯基的哥哥从窗台高处跌下,头部重伤,之后一直神志不清。与此同时,父亲的情妇也怀孕了,他的父亲就决定彻底抛弃了他的母亲和孩子们,和情人在一起。
尼金斯基的母亲只能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相依为命。一无所长的母亲,在哥哥受伤后,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尼金斯基和妹妹身上,每天非常严格地训练他们跳芭蕾。
十岁时,尼金斯基从15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圣彼得堡帝国芭蕾舞蹈学校,录取的6名学生之一。
他是在那个时代,唯一能用脚尖跳舞的男舞者,他一次高跳能击腿12次。
在尼金斯基过世后,曾经有医学家解刨过他的腿部,希望研究他的腿部构造,是否与常人不同。
进入皇家芭蕾舞团之后,他可以用跳舞赚钱养活妈妈、妹妹和受伤的哥哥。
可是当时舞者的社会地位依旧非常低,基本就是养在宫中,为了贵族赏玩的金丝雀。
在尼金斯基二十岁时,皇家芭蕾舞团的经纪人佳吉列夫多爱上了他,希望可以成为他的“恋人”,并且在生活上照顾他和家人。
佳吉列夫多有的不仅仅是钱,他还是俄国是最有名望的艺术鉴赏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面对命运的安排,尼金斯基没有选择,很快就和佳吉列夫多在一起同居。
佳吉列夫多爱的不仅仅是尼金斯基二十岁的肉体,他是有艺术眼光,也是懂得艺术的人,他更加赏识的,是尼金斯基的艺术天赋。
他钦点尼金斯基为舞团首席,并用自己的财力和社会影响力,把这位天才的舞者介绍给了世人,从此俄国才有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尼金斯基这位天才舞者。
佳吉列夫多对尼金斯基,是老板,是恋人,是挚友,也是他的头号粉丝。
尼金斯基的妹妹在回忆录中说到:佳吉列夫多经常会送包装精美的巧克力过来。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面,巧克力是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产量极低。
在一起两年后,尼金斯基在佳吉列夫多的帮助和鼓励下,创作编排了第一部舞蹈作品《牧神午后》。
随后又创作了《游戏》、《牧神午后》、《春之祭》、《竞技》和《梯尔·欧伦施皮格尔》。
他十年的舞蹈生涯,只创作了五部作品。但每一部的作品,都极具创新和现代理念,开创现代舞的先驱。但在当时太过于前卫,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图片来源于上海大剧院】
那个评分惨淡的《香奈儿秘密情史》的开场,在评论界获得最高的赞誉,就是100%还原了《春之祭》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首演的场景。
为了拍此片段,剧组把香榭丽舍剧院改装成当年的摸样,拍摄耗时一周。舞蹈还由著名编舞家多米妮可•布兰操刀。
《春之祭》那次演出当时堪称芭蕾舞和管弦乐音乐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爆炸。
【图片来源于上海大剧院】
《春之祭》的故事来源于俄罗斯远古时期的祭祖仪式:“一群长老围成一圈坐着,看见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们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台上一群拖着长辫子、穿着亚欧大地某原始部落装的舞者,奇奇怪怪、疯疯癫癫的蹦跳。舞者双脚呈内八字,膝盖微屈,脊背弯驼。
“他一出场,我立刻就被震住了,在我生活的世界上,我只见过少数的几个天才,尼金斯基便是其中的一个;他仿佛有一股催眠力,像神一般;他的沉着暗示着超乎于世的心境;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诗,每一个跳跃都是进入奇异幻想之境的飞升。”
--卓别林
管弦乐乐队有着“摇滚重金属”般令人震惊的处理,而作为温暖而丰富音色的传统弦乐组,被要求无序的打击演奏。
刺耳、尖锐和冷峻的声音,大量无序、不协调的和弦,无规律、复杂的节奏。
这一切,都请不要忘记,这是在1913年5月29日的巴黎。
【图片来源于上海大剧院】
剧场充斥着嘘声和谩骂,剧院的灯开了又关,甚至拳脚相加,混乱场面直到宪兵赶来才得以制止。
一切都与传统芭蕾舞格格不入,完全颠覆了传统芭蕾舞,反对者和支持者为这部先锋的现代作品针锋相对,局面混乱而不可控制。
【图片来源于上海大剧院】
很多人扔下“疯子“二字,便中途退场;然而,当时的观众席上坐着毕加索、马蒂斯、德彪西、罗丹和香奈儿,这一票传奇人物起身喝彩,掌声不休。
从十九世纪开始,在人类的历史上,每一次有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最初都会强烈到窒息的反对和唾弃。反对的激烈程度,和日后膜拜程度成正比。
譬如横空出世的印象主义,譬如杜尚的泉,又比如尼金斯基的《春之祭》。
尼金斯基很害怕坐船,在一次舞团坐船横渡大西洋,去南美巡演中,一位爱慕他的女士,对他照顾有加,而从小渴爱的尼金斯基,居然在行程中,闪电般结婚。
佳吉列夫多夫非常生气,与尼金斯基决裂,把他赶出舞团。
尼金斯基不得不开始处理,他最不擅长的种种现实问题,如何成立舞团,如何签约,到底该给多少钱,中午演员是否管饭?
他是舞者中的天才,他是生活中的傻瓜。又正值一战期间,所有的文艺活动都受到战争的影响,有一阵子,尼金斯基甚至被关进波兰的监狱。
从1920年到1950年,这30年里他从未再离开过疗养院,直至去世。
在尼金斯基彻底疯狂之前,留下了大量的手记,被编注成《尼金斯基手记》。
看过之后,让我不禁感慨:天才与疯子可能真的只有一线之隔,而那条线可能叫做时间。
2018年6月9号(周六)和6月10日(周日),交响乐与舞蹈同台呈现的大型演出《回眸尼金斯基》,将在人民广场的上海大剧院上演。
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将亲率世纪管弦乐团,使用20世纪初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同时代的古董乐器,还原德彪西和斯特拉文斯基天马行空、绚丽缤纷的音乐。
【图片来源于上海大剧院】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舞剧的编舞就是电影《香奈儿秘密情史》重现片头中《春之祭》舞蹈的编舞大师:多米妮可·布伦,亲自操刀。
【图片来源于上海大剧院】
《回眸尼金斯基》重现了尼金斯基编舞的5部芭蕾中的3部:《牧神午后》、《游戏》与《春之祭》。
作为高雅艺术来说,就算是在巴黎艺术界,也是非常重量级的表演。
多米妮可·布伦通过重构,复原,创作的手法,实现了作品在当代的张力,突破了重现原作的桎梏,将尼金斯基的理念意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这三部曲获得了重生。
卢璐说,
这一年,“中年”变成了一个邋遢不堪的词,“中年人”则变成了一种油腻市侩的样子。
可是人生越是油腻艰难,我们越需要一点点高雅,可以自由自在地舒展?比起去吃一顿高卡路里的下午茶,不如来看一场让我们放飞心灵的表演。
《回眸尼金斯基》作为上海大剧院二十周纪念邀请,在2018年6月9日和10日,火热上演。
大家可以点击原文链接,了解更多关于《回眸尼金斯基》的演出资讯。
重点重点来了:
作为卢璐说的第一次正式线下活动,到时候,我也会和大家一起观看呢!
周六快乐,等你们来哦!
(文化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上海大剧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