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归去来兮:燕子姐姐的诗与远方
日期:2018-05-31 13:01:30 作者:江湖笑小生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归去来兮:燕子姐姐的诗与远方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二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一一北宋•晏殊

  梦回田园

  年轻时候勤奋,总想在书中读出黄金屋,读出千钟粟,甚至读出颜如玉来。可那时交通闭塞,口袋空空如也,没有书看。后来买到一本唐宋词选,如获至宝天天在放牛种地的同时读和背。似懂非懂。读到晏殊这首破阵子时,却很容易就懂了。心想这不就是写的我们乡下的事吗?

  乡下种地挖土,每天累的乌鸡贼似的,恨不得分分钟离开地方,像那些城里的人一样坐在办公室里,吃着皇粮,穿着干净衣服,走在柏油马路上。哪有那么好玩哪?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嘛?

  后来知道写这首词的是北宋一个姓晏的老头子,当着个宰相。难怪吃饱了没事做,写这些不痛不痒玩意儿。怎么不写写“三十功名尘与土”,不写写“出师未捷身先死”,不写写“西北望,射天狼”呢?可是,后来,随着岁月流逝,慢慢明白了,那时的想法偏颇人生有很多美好和值得向往东西。除了流血和奋斗,还有对美好事物欣赏

  许多年以后,终于离开了自己村庄父母亲人,混进了都市里。本以为可以像童话里写的那样,从此可以开始幸福的生活了。可是,在钢筋水泥做成的城市里一样碰的头破血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了对乡村和故园的向往。

  那里袅袅的饮烟,那里碧绿的小草,那里潺潺的溪水,那里弯弯的月亮,还有那里的蛙鸣与鸟叫,甚至菜园里长得正茂盛青菜山坡上静静开放的各种不知名野花,当年那么讨厌的虫子,还有梁上叽叽喳喳垒巢的燕子……所有的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总是想,有那么一个地方,山青水绿,瓜果香甜,可以懒懒的晒着太阳,看着明净天空,喝一壶茶甚至读一本书,也或者喊一首什么莫名其妙的歌子。甚至,看小子们奔跑,看女孩子们荡秋千,摘瓜果,做烧烤……甚至想到了晏老头写的那首词。看雪白的梨花轻轻的飘落,摸一摸久违的石头上的青苔,听一听黄鹂或者什么别的鸟儿的鸣叫,听听一那些如花的姑娘们叨叨昨晚的好梦……这才是人生的幸福和美好。似乎,这已成了很多现代人的一种最美好的向往。

  渴慕诗与远方,却只能忍受苟且的生话。

  我们心中那个美丽梦幻般的庄园在哪里呢?那个新社前的燕子又飞到了哪里?

  燕子与麻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与燕子姐姐的相遇是在四月,那个暮春的下午。

  那天的阳光超过了春的温度,已开始向夏倾斜。

  大通湖的紫云英开得灿烂油菜花已开始结籽。

  一个女子在那里给我们介绍她的农业合作社。说话结奏很快,一看就是个干练的人,像一位指挥若定的女将军。当时心里就想起了一句俗话:洞庭湖的麻雀——见过些风浪。后来一了解,才知道,这个女子不简单,她的农业合作社的基地达五千亩,心想那是个“大主”啊。每天大米鱼虾的成交量都是几十吨。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女能人,或者说是女强人。后来找了些资料,也证明了我的猜想。

  她叫梁谚,七零后的人。生长在美丽的洞庭湖之心——大通湖,20多年时间里,她一直与土地打交道,在这片美丽的热土上寻找、探索,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她的人生梦想

  从一个青春少女到今天的企业家,她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呢?

  1990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梁谚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家从事务农,在父辈带领下从事传统种植。由于当时种植水平极低,根本赚不到钱。她开始探索,在科普书籍中寻找答案系统学习农技知识,并逐步将所学知识运行实际,两年后,她种的田、种的棉产量都远比别人高,人们开始关注她,争先恐后学她样。她看到了商机决定由种植转向农业服务利用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同时也可实现自己的事业梦。

  1999年,她开始从事农资销售经营前三年,由于经验不足,亏损严重。但她并没泄气,而是认真总结经验,经过几年农资行业的拼打,终于使她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8年11月,她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大通湖金雁子水稻种植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亲任理事长。为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聘请湖南农大,省、地、县专家教授讲课36次,派技术员进村培训85场,共培训农民9000人次,培养出种田能手180个,发展社员112户,累计服务面积达5万亩,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管理,社员每亩田节可约成本50元,减损增收达200元,近年来,社员平均每年创纯收入10万元以上。累计创造社会效益约2000万。

  2015年她成立了金燕子农业科技***,注册资产1500万,员工26人,农业专家6人。公司拥有办公楼一栋,仓储700平方米,高速插秧机2台,手扶式插秧机10台,大型收割机5台,旋耕机6台,基地流转面积2350亩。公司下设金雁子水稻种植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金雁子农机合作社、金雁子长沙松雅湖生态农庄、金雁子家庭农场四大块。

  水稻种植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从事优质稻种植,新品种推广示范,生物肥料农药推广,科学技术培训,发展高效农业;农机合作社专业从事机耕,机插,机收,机烘,全程推进机械化;生态农庄从事有机葡萄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探索;家庭农庄从事黄豆高粱等五谷杂粮生产种植。梁谚从一位平凡农家妇女企业老总,在创业的过程中,她一直深信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谁说读书没有用呢?

  我知道我的读者不喜欢读这些数字,因为数字是很枯燥的。但请允许我在这里通过这一组数字来证明我的猜测,也可稍微了解故事主人公为梦想而奋斗的经历

  如果故事从这里结束,我想,我应该写的是一个商场叱咤的勇者,时代弄潮的传记,与标题严重不符。请稍安勿躁。按照老符的习惯,真正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诗与远方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王维《渭川田家》

  故事开始的时候是五月。五月的阳光正好,暖暖的风吹拂着原野,也吹抚着水泥钢筋做成的一动也不动的楼盘。当然,也吹皱了松雅糊那湖碧绿的湖水

  微信是个好东西。虽然每天生产的垃圾多如牛毛,但朋友圈就像一个人日记,是我们多方位了解一个人的最佳窗口。最近啊,读到燕子姐姐湖畔田园闲趣的朋友圈,被她所描绘记录的松雅湖生态农庄的情趣闲适悠然自在环境,和瓜果、清茶、农家饭、读书堂所吸引,念念不忘。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果一蔬,活生生的长在心里。读这些微信,与当日所见指挥若定的女子相去甚远,心中未免生疑。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从长沙市中心出发,至星沙,往北。路边有牌子,沿路行,见一门楼,太阳映照下,松雅湖生态农庄并不十分醒目。心中想,现在各式各样的农庄甚多。所谓农庄,无非是钓鱼,打牌,唱歌,吃饭,城里人有钱人的一种新玩法而已。

  信步走入,道旁的格桑花已开的烂漫。黄瓜辣椒已可采摘。两边层次分明色彩平和清风徐来,仿若梦境。左边的大棚里,错若有致,手工坊,写字间,蜡染坊,泥塑间,布置简单而有趣味,错落有致花草自然随意的生长,有泉水叮咚。一盏清茶入口,若当年山泉,有大自然韵味。对面一大草坪,为训练场。中间是小卖场,后面是多功能自由餐厅,有许多孩子父母在一起做饭扯菜,不亦乐乎。想起儿时帮母亲扯菜烧火做饭的美好时光

  燕子姐姐正如想象中的忙碌。如果没有约定,是很难见到她。幸亏有约。

  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五月的松雅湖,开始了一场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青年的一场相遇与对话。仿佛认只了许多年,也仿佛昨天刚刚相遇。终于明白,她的每发的一个朋友圈,并非团队所为,而是她——一个当年文学青年的一种感怀与梦想的抒发。摘瓜果,谈文学,喝清茶,聊当年的梦想和岁月的磨励,仿如昨天,又若隔世。

  陌上红尘三千,请渡我去彼岸。那里有岁月的安宁。又何必去彼岸?此处便可享时光的静美与岁月的安宁。

  夕阳西下,时光好短。读燕子的诗文,又令我想起当年的易安。易安在寻寻觅觅,悲悲惨惨戚戚,而燕子却心怀梦想,不失情怀,一直为自己梦中的那片庄园而奔跑。利人悦已。

  洞庭湖那只饱经风雨的麻雀?松雅湖那个报春的燕子?还是宋朝那个一身才气的易安?分不清哪个是她,哪个又不是她。像一个梦,也像一个谜。守着那么一片静土,那么一个七彩梦,从没停止过追求

  春风十里醉。醉人的不仅是春风,还有花香与果香。还有梦与远方。

  2018年5月20日记于 长沙母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归去来兮:燕子姐姐的诗与远方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