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原来是向前
文/赵元波
立夏到了,农田里,到处都是在插秧赶节令的人,节令,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命令,农作物是循季节生长的,耽误不得,错过了节令,就不会有丰收。人们都卷着裤脚里立在水田里,弯着腰,面朝水面背朝天,在上埂与下埂之间,拉上一条栽秧线,手起手落之间,随着脚步的移动,秧苗已经插在水田里了,在他们的忙碌中,一块块的水田便有了淡淡的绿意。
我们走在路边的田埂上,儿子好奇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栽秧的时候,都是退着身子往后移动的,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他要问的问题是:走路都是往前走的,栽秧的时候,为什么不往前走,而是往后一步步退的呢!
这倒是以前我没有想到的。于是,我就向路边的一位老人请教。老人听了之后,笑着说:“一看你就是没有插过秧的人。插秧的时候,只有往后退,才能看清楚自己插的秧苗是不是直的,一行行秧苗之间的距离是否恰当,也方便插秧的人拿秧把,如果往前走的话,双脚就容易踩到已经插好的秧苗了呀,一点也不方便,插秧的速度就慢了!这是农民在插秧的时候总结出来的经验,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