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临门,你知道是哪五福吗?
文/王华
现在很多青年人都在集五福卡。“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爱国福”“敬业福”。这五福,是从国家的层面提出来的,非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据《书经洪范》记载,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康宁’,第四福‘好德’,第五福‘善终’。
“长寿”“富贵”“康宁(即平安)”这三点好理解。也是人们对有福之人的共识,“善终”稍微不好理解,有人说了,都“平安”了还不包括“善终”吗?对,不包括。有的人,一辈子大富大贵,享尽荣华富贵,但临终老结局不好,有的流浪街头,有的锒铛入狱,有的被判死刑,这就是没有福气的表现;甚至有的人都死了,还被后人批判,不得安宁,比如赫鲁晓夫。这就是不得善终。
最难理解的是第四福——“好德”。
上面提及的四点“长寿”“富贵”“康宁”“善终”都是物质的,客观的,外界的;唯有“好德”是精神的,主观的,内在的。
“好德”可以读作“好[hǎo]德”,即美好的品德,也就是一个人具有美好的品德对自己来说是福气。比如宽容、善良、勤劳、敬业……为什么说一个人就有美好的品德是福气呢?你想啊,宽容的人不会斤斤计较,“别人气我我不气”,这是不是福气?善良的人总把别人往好处想,就不会辛苦恣睢的去算计别人,也不会心惊胆战的提防别人的算计,吃得下睡的香,这是不是福气?勤劳的人干活不会和别人等棍棍齐,认为吃亏是福,出一身热汗,浑身酸疼但精神爽快,这是不是福气?敬业的人干一行爱一行,不会懈怠不会抱怨,整体乐呵呵的,你说这是不是福气?……
总之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拥有美德的人因为自身精神的美好而觉得世界美好,于是他就拥有了美好的生活,这就是福气!
“好德”还可以读作“好 [hào] 德”,即喜欢美好的品德,追求美好的品德。这样的人总是很虚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格,随时向优秀的人乐观的人学习,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连年老了都忘记了,这不是福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