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
山东 魏国华
课间,抱着一摞试卷冲向教室,满心希望用课前五分钟把试卷分发下去。
教室里一片喧闹。推门进去,才发现几个女孩在讲台上搂抱着打闹。一个女孩重心不稳,突然倒地,幸亏另一个女孩搂抱着她,才没有摔疼,但另一个女孩在惯性的作用下也顺势压倒在了她的身上。周围几个男孩见状,立即起哄着大吵大闹。
我微笑着看着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戏谑的来上一句:“没想到,淑女也这么生猛啊。”尽管高中阶段,老师的严厉、学习的压力向一座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他们身上,但庆幸的是,他们身上还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还散发着烂漫的朝气。而这,正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情状。我最不希望青春烂漫的他们未老先衰,暮气沉沉。
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机械刻板的约束他,只能让他们压抑烦闷,最终厌弃你,远离你。宋哲宗登基时年仅十岁,正是贪玩的孩子。一次上课完毕在御花园玩耍时,随手折了一条柳枝。老师程颐立即正色阻止他:“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不应该为了图一时的享乐而随意伤害,那样会破坏天地间的和谐。”程颐的道理一点没错,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方式却太僵硬刻板,完全没有顾忌孩子的天性。结果,年幼的哲宗悻悻地扔掉柳枝,从此对理学、对儒家、对文人厌烦透顶。
顺应天性,就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蹲下身子,用平等的姿态、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他们,要求他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板起面孔,用成人的要求约束他们,压抑他们,那样教育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