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泽鹏
一。
毕业论文,我所接触到的市场价,1000起。
在淘宝上输入“毕业”,会自动关联“毕业论文”。
好不好赚?
不到一分钟的浏览里,我看到好几个月销过万的店铺,最高一个是七万多。
一个有些嘲讽的事实是,代笔毕业论文很有市场。
换句话讲,有很大一部分人,大学四年过去后,连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都没有。
二。
隔壁班,老K,拿到毕业设计选题时,跑去问老师:“老师,这个难度会不会太高了。”
老师拍拍他的肩膀:“你们肯定也希望通过毕业设计来提高能力。”
我看了一下他的毕业设计选题,什么深度学习,什么对抗性网络,全是这两年人工智能出来后大火的东西。
上了四年课,能跟这东西挂钩的,实在没有。
好在老师热情负责任,开了两次会,手把手地教了他很多。他的搜索关键词才从“毕业论文代写”,变成了各种代码啊平台啊。
老K说:“放在大一那会,我肯定不信自己能在三个月里掌握这么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我哈哈一笑。
然后他话锋一转,突然说:“有信心做好毕业设计这件事情,其实让我挺难过的。”
他快速补上一句:“我的意思是,这四年学的东西对这个毕业设计真的没什么帮助。换句话说,如果逼一逼大一的我,也一定能在三个月里做出点什么来。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自己大学四年,跟荒废了似的,快毕业了,我什么都不会。”
三。
初中那会别人还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时候,他跑到图书馆自己把C语言给啃了,大一那会上课老师在上边说,他在下边给那些没听太明白的人又说多一遍。
然后上了半学期,老K就不来上课了。
我问怎么了。
他说老师讲的东西全是他初中就会的,连入门都算不上,这样上课很浪费时间。
期末考试的时候卷子发下来,老K20分钟交了卷,边交边偷偷骂。
我问有什么好骂的。
他说:“按学校的要求,即使掌握了这些,也都跟闹着玩一样。就算能考满分,照样没办法达到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情。
我和我初中同桌刚好选了同个专业,他大学比我好很多。然后期末时,工科会有课程设计,有天我看了眼他的课程设计,倒吸一口凉气——我一点都没看懂。
而在我们学校,课程设计的难度等同于放假。
四。
之所以讲这三件事,是因为回头看大学四年,总觉得有很多吊诡的地方。
可事实上工作很大程度受限于生存压力和生活压力,你得养家里人,你想过好一点的日子。
这四年几乎没有压力,大学的本质是悠闲,60分和100分过的日子差不多。
但这就是最吊诡的地方,即使再悠闲,大学生的焦虑都从未小过,甚至与日俱增。
这归功于当代人对大学的定位:
以前读大学,是为了求知;现在读大学,是为了求职。
人们提起北大清华时的心理感受跟公务员很像,都是工作稳,能赚钱,有地位。
而正是因为把大学和求职挂钩起来,当代大学生的焦虑感才会越靠后越深——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什么。
很多应届生去面试时说的最多一句话,大概就是:“我可以学,我非常善于学习”。
这句话看起来很聪明,可它的底色是无奈,它意味着我现在的能力确实不足以撑起这份工作。
而更讽刺的地方在于,毕业后工作半年的人,提升的能力远大于大学四年。
这绝不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突然上升,而是因为生活状态不再像大学时那般悠闲了,而是因为自己不可能再去浪费时间了。
以前可以买毕业设计,现在不可能买KPI;
以前花四年都学不会的东西,现在一个月就要掌握。
又一个学期结束,很多人回家路上可能都有些发呆,不知道自己这一年又做了什么。
悠闲的大学是会扼杀进步的。
最后。
分享三件很小的事情。
老K前几天对我说:“你大三那年写公众号时,其实身边很多人都觉得你不务正业,大家越是鼓励你,就越说明他们打心底不相信这条路能行。但没想到反而是你最先适应了工作的状态。”
舍友找到了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但他自己说:“虽然这样讲很贪心,但我确实觉得我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挺折磨的,虽然它待遇是真的好。”
然后我在一旁偷偷说了句:“所以我才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
最后一件事情是,有个大一新生,对我说她现在还小,写不出好东西,等过几年,成熟了,思想跟着变深了,她就能写出好作品。
其实我很无奈于这种话,因为它类似于说什么只要你高考考好,再上个好大学就能找个好工作。我们总被“身份”捆绑,可事实上,很多事情是你现在就可以去学习的,与时间无关。
逼着大一时候的你来做四年后的毕业设计,可能比四年后的你做的更好。因为大学四年不仅可能什么都没学会,还被悠闲磨去了我们太多的锐气——十二年学习生涯,早上6点半醒的习惯在大学瞬间被扔掉,这都是细思恐极的事情。
所以,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你毕业后想做,或者觉得是毕业后才能做的,别等,现在去做,并且请相信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说句不好听的,大学是这个社会异常吊诡的摆设,它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三姑六婆议论中的那么有用,却困住了很多人的时间。
除了毕业,还写过学生组织
你可以试试扫码回复
“组织”
插图 | 没有插图
音乐 | 没有音乐
作 者 介 绍
王泽鹏:)
我也很麻烦啊
“嘿,长按二维码,跟我们一起有趣”
我们想给你一个理由 继续面对这烂生活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