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鹿
说说这首歌:
这首歌名字叫:Places We Won't Walk。
感觉是安静的,
起码在我听的第一遍是。
后来听多了,
发现其中夹杂了一种惋惜和控诉,
可最后又释然而去。
也许是我矫情,
也许是歌曲想表达的情感本身就复杂。
正文如下:
1月3日那天,
紫禁城旁的中山音乐堂里,
传出了山区孩子们稚嫩但自信的歌声。
最近嘻哈界吵得沸沸扬扬,
围观群众浩浩汤汤,
大概没多少人注意到,
在乐坛被挤压的一个边角上,
有一个人再次完美错过了头条。
是汪峰。
他是这场演出的指挥者。
他照例穿着一身黑,
带着黑框眼镜,
眼睛好像要望穿前上方的木质墙壁。
那一刻,他是骄傲的,
或者说,他一直都是骄傲的。
汪峰在指挥孩子唱歌
47年前,汪峰正统的军人父母,
生下了一个正统的朝阳区小群众,
准备开启一场正统的养成之旅。
他唱的第一首歌,
十分的正统,
叫《闪闪的红星》。
那时候,三岁多的时候他去北海公园玩,
在游船上,妈妈撺掇他唱,于是他就唱了这首。
他的高音喇叭功能大概从那时候就初见端倪了。
看着四周岸上的驻足市民,
小汪峰挺直胸膛,
感到无比骄傲和快乐。
在文工团工作的爸爸一听,
琢磨着让他学点正统的音乐,
买不起钢琴,
于是拿出一半工资给他买了把小提琴,
同一年,另一个摇滚的代表人物开始吹起了小号。
他叫崔健。
他们像每个被父母逼迫的小朋友那样,
想尽各种办法不练,
哭闹耍赖装病,
这几乎是所有小朋友共享的法宝,
只是,法宝也会失灵。
回忆起那时候,
汪峰用两指抵着嘴唇,
给出一句话:
“很压抑,很枯燥”
在汪峰童年的那个时代,
正统就等同于骄傲,
但他并不同意,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
去寻找一些他真正喜欢,
也能让他真正骄傲的音乐。
毕竟他的汪峰大喇叭,
可不能一直唱着《红星闪闪》啊。
他想和别人都不一样。
汪峰在拉小提琴
1986年,汪峰突出重围,
以300比10000的小比率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
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以为:
把孩子送进了这件顶尖音乐殿堂就大功告成,
但这对于汪峰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提琴专业的汪峰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古典乐,
扎实的底子让他专业成绩拔尖,
但他觉得在那个时代:
每个个体还得不到充分的释放,
整个社会大背景还是把你同化。
这时候汪峰发现了一件刚进入北京的新兴事物:
打口磁带。
这种出于回收目的来到中国的小玩意,
却成为了音乐青年们的抢手货。
他们第一次知道了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
也第一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听不懂,
但汪峰知道那是他喜欢的音乐,
小小的磁带里面,
传达着他喜欢的无畏和抗争的态度,
他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场启蒙:
就像你饿了,
突然看到一个美味,
然后吃下去。
那时候崔健已经深受西方摇滚的影响,
放下了小号拿起电音吉他,
在国内第一个吼起嗓子,
用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吹起了一阵属于我们自己的摇滚集结号。
久被束缚的汪峰,
此刻终于等到了那个机会,
他再也忍耐不住内心的火焰,
他决心把骄傲从别人的观念中抽离出来,建立在自己身上。
这也就有了之后的鲍家街43号,
这是一支从男生宿舍里拼凑起的乐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门牌号是中央音乐学院。
他的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
这是第一次我们在创造一首没有的歌。
这背后的骄傲不言而喻。
狂,太狂了。
这就像一个学生突然在教授面前站了起来,
然后说:
让我给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
挣脱同时也意味着冲突。
父母和他约法三章:
不同意和留长发的他并排走,让他自生自灭。
在新年晚会上表演了还不到两分钟,
校长就把他们赶下台,
将它看作对严肃音乐的侮辱。
可这并不影响汪峰找到知音,
起先是一个电台主播,
然后是学校里的年轻人,
最后赢来了一张唱片合同。
汪峰,以及崔健所做的,
除了确立自己的方向之外,
也唤醒了那个年代人们正统外表下的真实自我,
他们想要爆发,想要痛快。
想要从人群中走出来。
他们在革命。
这场革命,
无疑是一场长期战斗。
短暂的胜利过后,
他仍要面对现实。
为了夺回完整的自我,
他从分配的芭蕾舞团离职,
被父母赶出家门,
生活没有着落也看不到未来。
有天他漫无目的地走到建国门附近,
看着天桥下的车水马龙,
他下决心要写一首歌,
写那些像他一样,
想要好好生活却无所适从的那些年轻人。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晚安北京》。
里面有这样的歌词:
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
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音,
伴着伤口迸裂的巨响,
在今夜的雨中睡去,晚安北京。
可能这首歌不如另一首《北京北京》来得广为人知,
但它的旋律响起来的那一刻,
你会知道,它的纯粹和震撼.
它就是在说北京,
和千万个和他一样在雨里睡去的迷茫的年轻人。
那是为数不多骄傲与汪峰脱离的时间,
努力是他们那段日子的关键词,
5年,一百场演出,
出租屋里只有吉他钢琴和床,
连暖壶都没有。
但每一个孤注一掷的人都不知道,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很多人知道汪峰,
都是因为他传唱至今的那首《春天里》,
那首歌是解散后写给鲍家街43号乐队的兄弟们的。
说起来,那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加入鲍家街43号是在1994年,
2000年的时候,华纳给汪峰递过了橄榄枝。
可华纳兄弟递来的高额合同里,
明确只要汪峰一个人。
汪峰不想将来谴责自己,
他选择了这份合同,
这也让他之后挂上卖友求荣的枷锁。
在《春天里》他这样唱: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我听出了他的不舍和怀念,
我选择去相信,他并不是无情。
他只是骄傲。
骄傲让他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走红之后,
他的骄傲用两种形式显现出来。
第一种是较真。
不管是对待前妻的撒泼,
还是记者的采访,
又或是对同事的失误。
甚至引得记者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回应他的较真。
还有一种,照旧是努力。
午饭只占15分钟;
他觉得睡觉是耽误时间;
参加《我是歌手》之前,他准备了700首歌;
比起灵感,他更信任劳动本身。
但很多时候,
骄傲和傲慢的差别,
只在一线之间,
这条线不在他身上,
而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去深入了解他。
他在少有的几次接受采访里曾说:
我从5岁开始做的就是你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做的事情。
这句话乍一听很傲慢,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味。
他从5岁开始一天就要拉很多个小时的琴,
他会望着窗外踢足球的小朋友流眼泪,或许确实有人可以做到像他一样,
但这很难,这也值得骄傲。
他不是傲慢,他只是太坦诚而已。
他总是把自己为事业所放弃的,
所付出的都一笔一画地写下,
甚至有的时候说出来,
因为他想要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但很多人无法感受到:
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做出选择的时候也会彷徨会失措,
他们觉得,只有那些默默创作和生活的人,
才配得上最高的尊重和祝福,
因为他们谦虚谨慎,他们美而不自知。
汪峰在大家眼里的错,
或许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他的自知以及曝光度,
但如果他对自己的才华一无所知,
我想他不会走上歌手这条路,
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停接受反馈的行业。
没人会去黑一个隐士,
但要站在公众面前,也并不容易。
最后。
的确,他好像确实有些没运气,
宣布离婚的第二天,王菲就离婚了,
向章子怡求婚的第二天,
cctv又拿出了羊年节目单,
这次好不容易完成了让山区声音传向世界的第一步,
又被嘻哈出轨杂交热点赶到了一边去。
粗略估算前前后后也得有二十多次与头条擦肩而过。
但我相信汪峰的较真,
也仅限于原则问题,
不管是人品,还是创作,
都是他无法妥协的部分,
至于上不上得了头条,
他并不在意,也无意在头条上找自信。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记住他,
但也别忘了他的摇滚,
那才是他最值得记住的地方,
也是他骄傲的资本,
因为骄傲,他才会唱得比谁都大声。
图片 | 网络
音乐 | Places We Won't Walk - Bruno Major
作 者 介 绍
陈鹿
困了不睡,只写副推
“嘿,长按二维码,跟我们一起有趣”
我们想给你一个理由 继续面对这烂生活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微博:杂乱无章暖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