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佛教慧日可以订阅哦!{ 慧日普照 }
遵循因果 自我约束
圣诞节到了,这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是作为耶稣的诞辰来纪念与庆祝的。
耶稣降临到这个苦难的人间,以苦难的方式向人们宣说真理,直至今日还被全球的人们追忆、怀念与遵从。像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都会手按《圣经》,他的誓言里会揉合法律、道德与宗教的准则。这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民生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实细致了解一下,耶稣降生人间的过程是很苦的。他是以圣灵成孕的方式,由童女所生。我们可以设想,一位女子未婚先孕,会遭致多少的嘲笑与指责。而最终是在一个旅馆的马棚里,耶稣降生在了冰凉的马槽上。当时正是严寒时候,这样的景象以世间的眼光来看是很凄惨的。
现在我们把节日都消费在了形式的庆祝上,圣诞节就去山上砍一棵松树,挂上一些红红绿绿的装饰品,聚餐狂欢,互赠礼品。
可我们究竟想要庆祝什么?
庆祝耶稣生在马槽里吗?
庆祝耶稣最终被钉在十字架上替众生流尽最后一滴血吗?
圣诞节蕴含其中的应该是“平安”的主题与精神。在美元上,无论硬币或纸币都印着一句话,“我们相信上帝”。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确认这句话为全国格言。以货币上的信息来呈现一个国家的信仰与理念,应该也是一种好现象。
说明它还有底线和起码的良知,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愿意遵循因果规律,知道应该进行自我的约束与克制。
慈悲甘露
Master says
当圣诞节的气氛在全球洋溢的时候,其实也算是一种文化的进入。从这一点上,作为佛教徒应该好好想一想:
佛教文化的底蕴这么深厚,我们如何用它来跟这个世界发生关联,来呈现佛教慈悲的胸怀,来唤醒大家的良知与佛性?
一方面初入佛门的人,需要稳定下来,去读经、去打坐、去体验;另一方面已经得到佛法利益的、有坚定信心的人:
要用现代的媒体与科技手段,去推广佛菩萨的理念,去展现佛教文化的究竟与渊博,尽可能地令众生种下善根、结下佛缘。
所以,节日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内核里是慈悲。从佛陀到耶稣,慈悲的精神同一无别。
因此,当我们欢庆节日时,切莫忘记圣者传播平安与解脱的悲怀。
○
○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