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研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文:贪欢
先说一句丧气话,我周围但凡考研的,没一个成功的。
程老师不算,程老师是被保研的。
半晌之前想考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后来专业课都没去考,太难了,她说。
不是试题本身难,是这段过程太难了。
一个寝室4-8个人,下定决心考研的或许只有一两个,其他人还在床上睡懒觉的时候,考研党踏着星辰去图书馆占座;其他人追剧看电影的时候,考研党坐在床上默默温书。哪怕去门口小吃店吃个麻辣香锅多耽误半个小时,心里都有极强的负罪感,生怕少了这半个小时就考不上心仪的学校。
这样的煎熬,或许是半年,或许是一年,更有甚者战线拉得更长,足足要拖一年半。
我没经历过,但我看过身边很多人的考研经历。
有一万次后悔,就有第一万零一次拿起书本,就算最后没考上,失败了,也没有人抱怨过这一年被浪费掉了,无论是原专业还是跨专业,好几年没认真看过书本的人,重新把书拿出来通背,不断做题,好像又回到了18岁那一年,被高考笼罩的岁月。
从大三开始,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三个选择,考研,出国,找工作。
家境相对优越的已经在考托福雅思申学校,对社会无限憧憬的开始做实习找工作,考研党们也开始看专业选学校买教材,准备用一年时间为自己赢得深造的机会。
是的,我也在面临这个选择。
身边人都觉得,我从大一开始做兼职和自媒体,对于未来的规划应该是按时毕业,找到合适的工作。
其实不然,我是确实考虑过是否要考研的,并且现在依然在考虑。
我曾经无比憧憬过我的大学,想过来中传学播音或新闻,唯独没想过会是被市场营销专业录取,老师上课的时候,教我们如何打动消费者,我心里却在想着,凭什么要讨好别人。
我数学很差,大学的前两年却要学五门数学,我不出意外地挂掉了好几门,从此对大学的学习深恶痛绝,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早早出来工作。
但我却是怀念学习生活的,我也怀念高中的自己,地理历史都学得很好,每天都在看相关的书籍,每天都感觉自己又学会一些新的东西,并且能从这些知识里获得安静的力量。
既然高考我没能把握,失去了一次机会,为什么不能把握住第二次机会,考一个喜欢的专业呢?
我不知道有多少考研党,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还是说更多一部分,是为了得到研究生的身份,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多3K-5K的起薪。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为这份选择付出长达一年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已然是一种勇敢。
或许有些人压力会很大,会患得患失,害怕自己考不上研究生,又错过了最好的找工作的时间,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人生实在是太漫长了,22岁这一年,哪怕就是浪掷,也算不上什么过失,你还有许多许多年可以弥补。
愿明天的你坐在考场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愿你付出即为得到,会很好,比想象中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