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一拨灯芯
文/赵元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电灯还未完全普及的时候,乡村晚上照明的工具主要是油灯,尤其是那种点菜油的灯最为普遍,我家也不例外,一到晚上,一家人就围坐在那盏菜油灯前各人做各人的事:大人们做手工,小孩子们就在灯下做作业。
菜油灯的做法很简单,用一个碟子倒上菜油,再把一根用棉线搓成条的灯芯一头浸进菜油里,一头搭在碟子边缘上,等整条棉线完全浸够了菜油,用火柴点燃搭在碟子边缘的那头棉线,菜油灯就点亮了,燃烧时,油烟不大,还会飘出一股菜油的香味来。
每隔上一段时间,母亲就用火柴棍拨一拨灯芯,刹那间,整个屋子里又亮堂了一些。有一次,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在油灯有点暗了的时候,用火柴棍去拨了拨灯芯,也许是用力过大的缘故,搭在碟子边缘的灯芯一下子被我拨到了碟子里,灯芯浸到菜油后就熄灭了,整个屋子一下子陷入到了黑暗之中。(伤感日志 www.wenzhangba.com)
黑暗之中,母亲划着了一根火柴,借着火柴的光,用一根火柴棍把灯芯的一头从菜油里挑起来搭碟子边上,重新点上了火。过了一会儿,灯芯上出现了灯花,灯花出成了黑芯时,亮光渐暗,母亲就用火柴棍轻轻一拨,黑芯掉了,灯就又亮了起来。母亲说:“拨灯芯是有讲究的:重了,就拨到油里去了,灯也就灭了;轻了,黑芯又拨不掉。”嘿,这拨灯芯原来也是有讲究的,跟教育人是多么的相似,一个人的人生要出彩,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的那几步,就得需要人进行适度的点拨,这种点拨,分寸的拿捏就尤为重要。
拨一拨灯芯,灯才会更亮;给生命以恰当的点拨,人生才会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