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的孩子,不会没有玩过打水漂的吧?选一处浅塘,捡一片碎瓦,身子一倾,用力一甩,那片碎瓦片便像有了生命一样,在水面上欢快地蹦跳着奔向远处……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让人着魔的IPAD,没有使人爱不释手的变形金刚,没有可以耍得眼花缭乱的溜溜球,甚至连一根跳绳都是用稻草搓成的。但不管什么时代,童年从来不曾寂寞。打水漂这个游戏,因为对场地和材料的要求简单,不受人数限制,顺理成章成了我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
那时,村子东边的砖瓦厂还未没落。那根十几米高的大烟囱活像一个大烟鬼,永远在那里吞云吐雾,有时是黑滚滚的浓烟,有时又变成白袅袅的轻烟。砖瓦厂紧挨着大塘河,厂里那些断砖碎瓦或烧坏了的次品废品统统都倒在河边。这可成了我们的乐园。你看,那里经常有一群赤着黑亮脊背、光着脚丫的孩子,在上面翻来翻去,好像在寻找什么宝贝。
“你看,我找到一只‘小鹿’!”
“快过来,这个像不像一个正方形?”
……
等到每个人都有了满意的收获,接着就是打水漂比赛了。彼此那么默契,无须有人提议。 (人生感悟的句子 www.wenzhangba.com)
其实,要把水漂打得好并不简单。首先,得找到那种平平的、薄薄的瓦片,形状嘛,最好接近圆形或正方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阻力比较小吧。材料好,才能劈得多,臭米是煮不出香饭的。其次,入水角度很重要。瓦片与水平面的夹角要尽量小,要是给你一块最好的材料,让你站在高高的桥上,量你也打不出漂亮的水漂。入水时,瓦片还不能倾斜,否则它遇水不会弹起来,而是径直钻河底去了。最后一点,甩出去的力量要大,瓦片才能跳得远。
当然,这是一般常识,真正打水漂时才不会讲究那么多。打出多与少,远与近,输与赢,无关乎心情。谁打的水漂又多又远,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帮他一起数,最末毫不吝啬地送上惊呼与喝彩;哪个倒霉鬼运气不好,打出一个“大鸭蛋”,也会在大伙善意的哄笑中吃吃地笑,决不会有半点不快。这种没有奖牌与奖品的比赛,到最后都是赢家,因为大家都收获了快乐。
夏天,缺少水源的大塘河经常瘦成一条带子,我们又找到了新的玩法。所有的人分成两批站在两边干枯的河滩上,然后将手中的瓦片劈向水中。瓦片被河水飞快地弹起落在对岸,然后有人捡起来认真检查是否还是干的。今天看起来如此无聊透顶的游戏,当年却玩得乐此不疲。
长大后,童心未泯的我常常在当年打水漂的那个已经废弃多年的砖瓦厂边徘徊。弯下腰,捡一块泛出青苔的碎瓦片,用力一掷,瓦片像一只蛤蟆,轻快地跳向远方,越跳越慢,越蹦越近,最后消失在水面。身后激起的圈圈涟漪,却久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