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神庙山丘映亮文明诞生之初的图景
哥贝克力山丘和卡拉汉山丘的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
土耳其的牧羊人伊斯梅尔·坎(Ismail Can)甚至在他年幼时就已知晓,村庄外被称为卡拉汉山丘的大土堆蕴藏着各种奇观。曾经被用作(生火)工具的燧石碎块遍布山丘(这里距离土耳其南部城市尚勒乌尔法约一小时车程)。巨型石灰岩板竖立在地面之上,显然是人工凿成。
在过去,人们大多对卡拉汉山丘这样的土堆不屑一顾。直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克劳斯·施密特(Klaus Schmidt)在位于卡拉汉山丘西边50公里处的一片类似的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情况才有所改变。这个被称为哥贝克力山丘或珀特贝利山丘的土堆以前被认为是一座拜占庭文明的墓地。结果人们发现它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群,不乏动物浮雕装点,几十块巨大的T形石碑屹立其间。这些石碑呈圆环状排列,就像人们围绕在火堆旁一样,它们被认为象征着人类或拟人化的神灵。根据碳测定显示,哥贝克力遗址比拜占庭文明早出现了约1万年,比巨石阵还早6000年。此后,哥贝克力山丘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神庙而声名鹊起。
在哥贝克力山丘的文物数千年来首次重见天日之时,坎先生就了然于心——他家附近的那片遗址也将得到证明,其不朽价值不亚于哥贝克力山丘。他和村里的其他男孩带领国外和土耳其本土的考古学家参观了村旁这座山丘。在对这块遗址进行正式挖掘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坎先生的父亲一直在保护它不被寻宝者和抢掠者破坏。2019年,卡拉汉山丘的考古挖掘工作启动。该遗址于今年年初向公众开放,坎先生现为该遗址的导游。
卡拉汉山丘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新石器时代早期,了解这一可能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地方。坎先生曾见过露出地面的矩形石板,原来是巨型T形柱的顶端,类似于曾用来支撑诸多圆形围场的哥贝克力山丘的巨石。这两处遗址大体上处在同一时期,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万年,卡拉汉山丘可能要晚几百年。
虽然两处遗址惊人地相似,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哥贝克力山丘似乎侧重动物世界,石头雕刻的的动物皆为雄性,包括狐狸、蝎子、蛇,以及像美洲豹等这样早已在该区域消失的动物,它们好似已经摆好架势准备从巨石上猛扑下来。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人类是卡拉汉山丘(如图)的焦点,浮雕和雕刻上人们的面部呈现出怒目而视的表情。一个狭小的洞口连通着一间小房间,内有11座男性生殖器雕像。一条沟槽沿着墙壁将液体(疑似血液或精液)源源不断送入附近围场的容器中。一具蛇身人面像俯瞰着这个场景,此房间似乎曾用于某种入会仪式。
哥贝克力山丘的发现具有革命性意义。历史学家曾假设农业是人类定居的先决条件,所以农业的出现要早于有组织的宗教,而哥贝克力山丘的发现颠覆了该理论。
考古学家在哥贝克力山丘附近并未发现农耕或畜牧的痕迹。采猎者筑起石墙并在其间祭祀,他们创立宗教的时间似乎远早于农业。而假如宗教先于农业出现,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何采猎者最终掩埋并舍弃了这一庙宇。随着历史的演进,哥贝克力山丘内新建的石柱与围场规模不断缩小,制作工艺也愈发粗糙。也许,随着狩猎与采集为农耕取代,昔日供奉的神明也得给新神让位。
这种取代与让位在卡拉汉山丘可找到更多印证。如果说哥贝克力山丘的建造者仍将自身视为动物世界的一份子,那么卡拉汉山丘的缔造者便是以超脱动物世界的优越物种自居。伊斯坦布尔大学的内吉米·卡鲁尔(Necmi Kurul)是卡拉汉山丘考古项目的负责人,他表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转折点。在卡拉汉山丘,人类开始将自身置于宇宙的中心。”
神迹与奇观
通往卡拉汉山丘的路途两旁,可见成片荒漠、碎石遍布的山丘和在其间采集野生草药的当地村民。橄榄树迎着春风摇摆,羊群阻挡了前进的车流,羊蹄下的干涸地面也许还蕴藏着更多奇观。据卡鲁尔所言,勘察已证实当地至少有16处史前祭祀遗址。除了哥贝克力山丘和卡拉汉山丘,另外6处遗址的挖掘工作也正在进行。尚勒乌尔法周围的村庄里也许还埋藏着更多遗迹。
迄今为止出土的T型石柱和浮雕表明,在这些建筑的阴影下聚集着的人类享有共同的宗教或文化。哥贝克力山丘曾被认为是这种文化的中心和巅峰,好比众多教堂中的一座主教堂或一个朝圣圣地。而在发现卡拉汉山丘之后,上述观点正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因为该遗址的规模可能比哥贝克力山丘更大(两座遗址都只有一小部分已被挖掘)。
剩下的未解之谜就像那些巨石本身一样令人难以捉摸。是什么给了生活在冰河时代末期的人们灵感,促使他们把巨大的石灰石块拖上山来建造寺庙?是谁组织了这项繁巨的工程?这些问题都无人知晓。除了表现出根深蒂固的父权制之外(巨大的男性生殖器不言自明),几乎没有关于其社会运作的其它线索。
无论是什么使上美索不达米亚的采猎者聚在一起,它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哥贝克力山丘或多或少一直处于使用状态的历史时期为公元前9500年到8000年,时间跨度相当于从罗马帝国的陨落到太空旅行的出现。这些寺庙似乎与其建筑者同存共亡。每隔几代,旧的围场和巨石就会被掩埋,只为在其旁边建造新的围场和巨石,背后缘故无人知晓。如今,随着每一次铲土挖掘,这些历史建筑已经开始重焕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