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我与家人从黑龙江去辽宁葫芦岛,在葫芦岛站乘坐公交车去兴城。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兴城站广场。
兴城,是辽宁葫芦岛市的县级城市,位于葫芦岛市西南,是濒临渤海湾的海滨城市。兴城是历史文化名城,兴城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四座古城之一。兴城在明朝时属于辽东的边关重镇,当时称宁远。明宣德年间,也就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当皇帝期间,在这里建城设防,当时称宁远卫城,简称宁远卫,现在称宁远古城,也叫兴城古城。
古城,位于兴城中心的西部、兴城火车站东面的老城区。古城是一座方形城,城墙高约八米,周长三千多米,青砖筑就。城墙东南西北各有一门,门上有城楼,也称箭楼。城墙上东南建有魁星楼,传说魁星是主宰文章的神,其它三个城角各建有突出的城台。城内对应四门有四条主街,街两侧多为明清建筑,南门街为明代一条街,有店号和商铺一百多家。古城中心建有钟鼓楼,两层楼檐、歇山楼顶、卷棚楼脊、围廊式阁楼,高约157米,楼座基墙有四门,各通四条大街。
我在兴城站前广场,瞻仰过一座雕像。一位将军头戴战盔,身披铠甲,左手握剑鞘,右手拔剑,身旁一口火炮蓄势待发。这位雕像上的大将军,就是袁崇焕。
我在兴城古城东门春和街北,参观过蓟辽督师府。这是当年袁崇焕驻守宁远时所建,也是袁崇焕坐镇辽东抗清的军事指挥部。
袁崇焕是明末军事家、政治家、抗清名将,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35岁考中进士,有诗词传世,如《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等,有文集《袁督师遗集》存世,他也是我国古代十大儒将之一。
袁崇焕任过知县,后在兵部任职,这兵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明末北方清军屡屡犯境,他主动请缨镇守辽东,驻军宁远,在此筑城设防,使宁远成为边关重镇。其职务由兵备助理,晋升为兵备副使,这兵备就相当于现在战区的装备部,后回京任按察使,相当于现在公检法部门的官员。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清朝手续一位皇帝,当年率大军抵达宁远,明军拥重兵于山海关,宁远危在旦夕,而见死不救。袁崇焕得知,急了,这还了得,写下血书率军救援,以死守城。袁崇焕指挥用红衣大炮,就是德国造的火炮,可发挥大作用了,炮轰清军,清军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不得不下令退军。此次保卫战,史称宁远大捷。袁崇焕因此不断封官进爵,先后升职为右都御史、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郎,从地方到中央兼职。努尔哈赤病死了,清太宗皇太极继位,率兵攻打锦州。袁崇焕调兵遣将,清军攻锦州不下,转攻宁远,宁远火炮再次发威,袁崇焕一声令下:给我轰!清军死伤惨重,再次撤军,此次战役称宁锦大捷。
袁崇焕在镇守宁远期间,得罪宠臣宦官魏忠贤的党羽,遭到弹劾,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除掉魏忠贤,袁崇焕被重新启用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抗清,夸下海口:五年收复辽地。那皇太极也算执着,再次举兵数十万来犯,蓟北多地失守,直逼京城,十万火急,袁崇焕忙率军护京。京都之围虽化解,袁崇焕因清军入关,遭诽谤,说他与清军有秘约,被治罪下狱。魏忠贤遗党借机尽谗,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这凌迟,可不是皇帝三尺白绫赐死,这凌与绫不同。这凌迟就是民间说的“千刀万剐”,最残忍的一种死刑,据说用3357刀,最后一刀要将罪犯毙命。这3357刀,也许是传说,总之是一刀一刀地将犯人活活地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