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非随机犯罪》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6-07 09: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非随机犯罪》读后感摘抄

  《非随机犯罪》是一本由马拓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随机犯罪》读后感(一):人性之恶往往迸发在平常之地,而人性之善却也可能激发罪恶

  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读完了马拓所写的《非随机犯罪》。

  作者在微博上时常流露些真实而又温情的文字,尤其是地铁内的那些轶闻,时常让我有些真实亲切却有恍若疏离的感觉。说是真实亲切,是因为他所描绘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仔细想来,这些人的行为确应如此。说恍若疏离,是因为我在乘坐地铁时往往没有关注到这些事情,总觉得这不是我所经历的地铁一般。

  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也渗透进了他的小说当中。避免剧透,我只能记录下自己最粗浅的看法。

  小说《非随机犯罪》讲述了四个不同的案件,每一个案件都涉及了不同立场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在仔细读罢其中文字后,我时常会感叹,人果然是复杂的。有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女儿而忍辱负重,有的男孩为了心爱的女孩而深陷险境,有的女儿为了母亲的青睐而走向歧途,有的夫妻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反复无常。

  从小说的主人公来看,这些确实是不得不破的重案。这里所谓的重案,不是大家所想象的牵扯几十几百人,反倒是关乎着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独立个体和一个个饱受伤害的灵魂。作者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在剥离了强烈的感官刺激之外,还让我感受到每一个案子所带来的沉重和难舍。想来,这也是深入细致体会过生活和工作的人才能写出来的文字吧。

  虽然小说内容是杂糅了虚构的产物,但其中的描述,却时常让我感受到一句话——真相自有千钧之力。最起码,当我沉浸于小说的阅读时,我能够感受到真相揭开时的畅快,也能感受到真相带来的压抑。

  我没有过刑侦经验,大概率这一生也不太会有,所以我不清楚真实侦破过程中是怎样的情形。但是,作者在行文中,喜欢将同一个案子向几条侦破方向共同进发。虽然小说主人公提供了主视角,但当最后,读者往往会发现,其实还有另一条暗线也在推动的案件的侦破。我猜,这也是公安文学和侦探小说的不同?侦探小说总希望体现出侦探本人或其团队对于案件真相的挖掘,但是公案文学,往往体会的是群体的努力和智慧,个体虽然能够极大推动,但群体才是远远不断的动力。

  整体而言,《非随机犯罪》的每个案件的嫌疑人都有着深刻的动机,这或许也是“非随机”的由来。案件背后带来的恶的心性,但同时也有着善的诉求。我还是觉得,作者让善恶在每个案件中都同时存在,如果只看到了人性的恶,那或许也会丧失了作者精妙文字的本意吧。

  综上所述,《非随机犯罪》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如果在家闲着无聊,不妨买来,信手翻上几页,说不定你的思绪就会被书中的情节所牵引,终究导致自己欲罢不能。实际上,我就是这样的。

  《非随机犯罪》读后感(二):善恶之间

  在《只有警察知道》《只有警察知道:刑凶笔记》《神经双探》三本书后,马拓的第四本书——《非随机犯罪》也出版了。

  《非随机犯罪》继续沿用孙小圣和李出阳“欢喜冤家”的双探双男主设定,继续从日常生活案件中抽丝剥茧,继续发掘人性深处最隐蔽、最阴暗的角落。

  文风轻松幽默,插科打诨;故事悬念十足,峰回路转;情节一波三折,凶手莫测;真相出人意料,人性本恶。

  全书总共4个故事,乍听起来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 第一案,《梦境追凶》 一具阴森白骨勾起陈年旧事,一次邻里冲突掀起无尽波澜,一场同学相见牵扯梦中杀人。 阮岚岚因母亲疑似被邻居袭击受伤而守在医院,孙小圣前来处理情况却意外发现初中同学阮岚岚。在两人闲聊中,阮岚岚透露惊天消息:父亲阮崇刚已经遭人杀害,尸体被遗弃在铁轨旁……而问及消息来源,她竟然说是父亲托梦。在阮岚岚要求下,孙小圣和李出阳等人帮助寻尸,竟然真在铁轨不远处发现了阮崇刚的尸体! 难道真的有托梦追凶一说? 第二案,《碟影少年》 万圣节当晚突现四处攻击路人的“僵尸”,嘴里高呼“全完了,等死吧!” 风月峡景区惊现“UFO”,地铁站路人亲眼所见,众目睽睽之下竟有学生凭空消失? “UFO”带走地球人的传闻不胫而走…… 难道真的存在“UFO”? 第三案,《索魂》 孙小圣一行人好不容易得来休假机会,前往郊区度假,却“死神附体”。到达入住农家院,隔壁便在做白事,原来是莫老头去世了;更为惊骇的是,当晚,莫老头的遗孀曾玉芳竟然七窍流血,从天而降摔死在老者棺材上! 曾玉芳的死亡是意外还是有人精心谋划? 曾玉芳媳妇口中不断重复“索命”,又有何难言之隐? 最后又会上演怎样令人唏嘘的爱恨情仇? 第四案,《盛开的红豆》 牛红豆平静地走进派出所,平静地说出自己表哥十年前杀人的往事,平静地说出自己是他的帮凶。 民警按其所述找到了尸体,并准备逮捕犯罪嫌疑人鲁克斌,在此关头,鲁克斌却突然消失,并且家中突然失火。 这一连串事情仿佛是有意为之,而鲁克斌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与鲁克斌是情人关系的牛红豆是凶手吗? 牛红豆的丈夫商盛开投案自首,声称自己杀了鲁克斌,在接受民警问话时却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他是在替人顶罪? 鲁克斌家为何失火,鲁克斌尸体在何方,商盛开为谁顶罪? 案件的真相,又是怎样的让人热泪盈眶。

  《非随机犯罪》读后感(三):四个案件的社会性才是这本书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关于作者马拓我没有关注过,是看了这本书的作者介绍才知道他是一个知乎和微博的大V,而且已经出过几本书,算得上是自带流量的作者。

  拿到这本书开始看的时候,刚第一章我就察觉到这一本书里面的一些人物是不是在作者的其他书里面出现过,怎么在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中非常自然地就将这些人物抛在了读者面前?这一点一度让我有一点出戏,还好作者的讲故事水平在那里,就算人物不介绍清楚,我也能慢慢通过故事了解人物。

  当然,在看完全书之后,我才去查一下了作者的其他书,原来,这一本《非随机犯罪》已经是作者关于孙小圣和李出阳这对搭档的第四本书了,所以在描写人物时的那种默认读者都已经认识他们的写法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退一步说,两名主角就算没有看过以前的几本书,读者也可以从本书的四个故事了解他们。

  而本系列上一本还有一个看似非常喜剧性的书名——《神经双探》,似乎作者以前是将这个系列当成喜剧推理来写的。因为没有看过以前的那三本,我也不便评论,但单独针对这系列第四部来说,完全就没有喜剧的成分在内(除了两名主角之间的斗嘴),可以说是非常古典本格的作品。

  书腰和本体

  现在在国内的创作圈里,以警察身份为主角来写古典本格推理的作家并不多,而本书中的四个案件都是非常古典本格的作品,在现在的推理小说市场上是非常难得的。

  报案人报案的理由是死者托梦,而警方在报案人梦中所见的地方确实挖出了尸体。“托梦”这种非现实的情节该如何才能解释?

  一辆地铁中的乘客都看到了UFO,还有三名少年被UFO绑架,目击者亲眼看到少年凭空消失。现实中难道真的有外星人吗?

  守灵夜,一名老婆婆从空中跌落在她死去丈夫的棺材上,这起事件究竟是有鬼怪作祟还是有人故意杀人?

  已经被医生诊断意外死去的人第二天回魂了,然后向警方自首上一天晚上杀了人,这起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单看本书四个案件的谜面,我觉得都可以用诡异来形容,这种开篇就抛出让读者震惊的谜团,确实能够吸引读者追看下去。而对于这几个谜题的解答,除了第二个UFO事件稍微高科技了一点之外,其他的都是很接地气的解答,也可以说是很简单的解答。但作者显然也并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解答,他还是用了很多其他内容的意外性来填充整个案件。在这方面,又显示出本书的社会性来。

  本书的社会性并没有针对某一种社会现象做出作者自己的评判,反而是呈现出来现在社会的一些方面。例如第一个案件中表现出来的制造网络热帖的大V的现实生活;第二个案件中又向读者宣传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许只是还没有人认识到他的优点这一简单的道理;第三个案件中呈现给读者的是农村中的老年人也并不都是愚昧的;第四个案件中几乎完整表现了现代农村或者四线小镇中生活的人们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读者阅读精彩的案件之外能够从故事当中得到的一些小小的感受。

  从这个方面来说,作者确实有着知乎大V的本色,在不经意间把社会中的一些不为人关注的事情通过故事背景给讲了出来,读者不会觉得说教,但同时又确实看到了更多的职业人群的生活百态,我认为这才是这部作品带给我最好的阅读感受。

  在四个故事中,我觉得最棒的就是第四个故事,相比起前三个,这个案件的复杂性高出了太多,而且对于其中的人性的描写也是绝佳,牛红豆和商盛开这一对夫妻之间的感情纠葛和他们在村民眼中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直接关系到了他们的儿子在整个案件中的所做的事情,可以说这一个故事中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最后的开放性结局也是有一种美好的期待。

  这第四个案件的故事让我对作者今后的创作保持着更高的期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非随机犯罪》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