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月五日立夏,这是我不能进公司待在家里以来经历的第四个传统节气,从春分开始,历经清明和谷雨。
我仍封闭在小区里不能外出,依然和一个月前一样,没有快递和正常的购物渠道,绝大部分人都还封闭在小区里,一部分人封闭在家里,除了进入白名单的大型企业之外像我这样所有的中、小、微企业都无法正常开展办公。
每在家多一天就是在不断的测试我们的承受极限,无论是每个人的心理还是为之生存的工作或生意,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当作对在上海居住和打拼的人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的话。
下面是我刚刚打开盒马app看到的页面,这一个多月来基本都是这样的状态,每天早上会有物资上线,但是一分钟最多几分钟之内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如果很幸运刷到有物资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犹豫,有什么就马上下单,稍有迟疑就没了。
很幸运,在时隔好多天之后,今天下午我终于抢到了一些物资,包括鸡蛋、酸奶、香瓜、小龙虾、午餐肉、开心果和下面大家看到的这几样蔬菜,差不多700块,本着对盒马品牌的信任,只要有的物资不是自己特别不需要的,比如纸尿片、洗发水或者零食之类的,有什么就买什么了。
这五样蔬菜组成的蔬菜套餐是88元,封足在家中这些天我和大部分人都习惯了上涨的蔬菜和水果物价,心理阈值提高了很多,但当我打开这个蔬菜盲盒的时候确确实实的感受到物价不是一般的高,我把照片发给我父亲,他说在老家可能也就二十块吧,当然那是老家小县城的价格。
以我一定的买菜和生活经验来看,上海物价比其他地方高也可以理解,这一个蔬菜盲盒卖88元应该是包含了特殊时期高企的物流和人工成本在里面了,我不太相信盒马会在其中攫取了过于不合理的暴利,当然如果有,我也只能接受,甚至我还会庆幸今天被我抢到了这么一单。图片同样的方式,我在麦德龙app上又下了一单300多元的物资,因为配送最低金额是300元,同样也是在十几样吃的、用的东西中选择,只要不是完全用不上的东西,比如婴儿奶粉和纸尿片,或者家里已经有足够存货的物资,比如消毒液或洗发水这样相对长期使用的日用品,水果、鸡蛋、午餐肉、食用油这些肯定用得上的物资能买尽买,这可能也是极限压力测试下很多人的购物行为缩影吧。
特殊时期物价大涨,特别是蔬菜、水果是可以想见的,这些日子太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也有朋友说香烟、可乐和跑腿服务都贵的离谱,我只能说谁让大家有需求呢,谁让现在交通不畅,购买渠道不畅呢,只要需求旺盛,而供应不畅通,市场规律带来的必然是价格高涨,不涨反而不正常,用高企的价格屏蔽掉不是很坚定的需求,或者可买可不买的需求,比如香烟、可乐和其他不是急需的物品。
当一个月后我们开始适应主要靠社区团购,辅助自己抢购、亲朋好友帮忙以及政府的救济来过日子,时间越久,我们离正常生活的记忆就会变淡,习惯的顽固性也会逐渐衰退,学会接受之,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回到生意,今天是五一长假后在家继续办公的第一天,我们开了团队的电话会议,该说的都说了,该给的心理预期也给了,很直接,很真实。
大环境、小环境是什么状况毋庸讳言,过去这段日子不仅仅是这个城市市民的极限压力测试,同样是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上游品牌和企业客户,是对所有中小微企业,是对绝大多数依赖线下流量生意、畅通物流和区域供应链协作的企业,这都是一场极限的压力测试,而且是没有明确结束预期的测试。
我们开始担心当结束测试的那一天,还有多少企业的生意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往常,或者还有足够的现金支撑后面的经营,又或者还有多少企业创始人和老板依然保有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
这几天和几位外地的朋友聊天,有北京的,有香港的,也有广州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很惊讶于我还处于封闭状态,可能在一个月前他们通过朋友圈看到了很多上海的信息,后来逐渐适应了这些信息后,对来自上海的信息敏感度降低了, 甚至会误以为上海一切都已恢复了。
这或许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传输中的过滤和缺失,当然也可能和我们已经不太愿意输出太多信息有关系吧,已经逐渐变得“麻木”,不再那么“焦虑”,不再那么“不开心”。
我堂姐来上海支援抗疫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今天她告诉我确定五月七日回江苏,也许这是压力测试快要结束的一个迹象吧,但我习惯把困难想的更多点,时间更久点,才能在测试结束的那一刻长舒一口气,想想这段很难形容却很难忘的日子,然后接下来面对可能更艰难的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