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渐行渐远的朋友》是一本由[日] TBS广播电台“RHYMESTER宇多丸的Weekend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读后感(一):就当一切是命运的安排
虽然打了四星,但是想说的话还挺多的。
首先是书的大小、质感、字体和行间距我很喜欢,送的小信封也不错。多买了两本想着送给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的已经渐行渐远的朋友,但是又觉得既然已经渐行渐远了,应该也不会送礼物了吧…所以在想要不要送给目前交往得还不错的朋友,这样在迎来「渐行渐远」那一刻的时候,也许还能留个念想(这么想是不是太悲观了)
其次,因为是广播节目的投稿内容编辑而成,读起来非常轻松,速度很快,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像是读素人发在SNS上的吐槽一样,虽说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十分漫长的岁月或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虽然也有感慨,但多半浅尝辄止,少了荡气回肠的感觉。
渐行渐远的原因都大同小异,生活的环境不同了、结婚生子/恋爱了、想法有分歧了或是因为一些说不出口的别扭。回想了我的人际关系,无非也是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得不步入的新生活,都再正常不过。虽说也会回想起曾经一起短暂度过的时光,但不会觉得多少遗憾,或者说觉得“如果我那时候xxx就好了”,可对于那时候的自己来说这是无法控制,也许甚至无法理解的。
这一切权当是命运的安排吧。我一向十分贯彻《华丽人生》中的“人生大海论”(我自己瞎归纳的名字),总之就是说人生本就是一片没有轨道和路标的大海,我们只能紧紧附在大鱼身上任凭自己随波逐流吧。在大海中总会无法避免地和一些人走散,无论怎么说,一起度过的时光是真的,就可以了。(可能因为我本身经历了太多渐行渐远的关系,逐渐变得不喜欢社交,对社交关系也非常佛系和保持一定距离…想法也非常的消极)
不过也看到了很多人的生活和人生,还是不错的。
最后:日本人80真的好严重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读后感(二):如何毫无压力做一个“友谊终结者”?
你心里有没一个忘不掉却又联系不畅的“前任朋友”? 多年未见,某一天ta却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因为ta要结婚了,想要你奉上红包。 有人内心不情愿,但依然乖乖掏口袋。 也有人气呼呼拒绝,并且永远完结一段友谊。 《致渐行远的朋友》这本书里,收录了50 个不同情节不同结局的“前任朋友”的故事。 他们来自日本一个广播节目里,一群热情的听众来信精选而成。 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一种浓浓的生活感。 追溯那些友谊的主人公,都正值稚嫩的青葱岁月,交往的都是单纯自然的少年玩伴。 在经历艰难的青春期之后,走过高中、大学,一些矛盾之处也会越来越明显。 最终很多人越走越远。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都不大,尤其是经历过社会毒打之后,再来看这些矛盾,简直可以说是毛毛雨。 但是在当初那个你我的心里,却是天大的问题。 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前任朋友”。 我和高中同学在毕业20年之后重遇,但是她强烈的控制欲却吓坏了我。 我生硬地远离了她,并且长久地为我的“生硬”而耿耿于怀。 就好像,这一切都是我的错一样… …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ta有ta的感受,我也有我的问题。 虽然现代社会社交软件很发达,但是两个渐行远的朋友之间的障碍,是软件无法弥合的。 如果注定要走远,那就尊重这个事实。 可能会有些遗憾,但每个人站在时间这头,回看当初的我和ta,才会更清楚现在的自己。 也有一些朋友走到最后,那的确很幸运。 不管怎样,看到那么多人都和你一样的时候,你就突然舒适了。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一本像树洞一样的书,也是。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读后感(三):拝啓: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短暂停留的人
这本书的形式还挺有意思的,是经过普通的日本群众投稿然后编辑而成的,贵在真实虽然里面有些故事又有点过于电视剧的感觉。看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日本的一个综艺节目叫《月曜から夜ふかし》,其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去日本某个地区去采访普通群众的个人新闻,个人的新闻特别有意思。和这本书的形式一样,所以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这本书最让我震惊的要属“三人行”这个投稿的故事了,“三人行讲的是主人公从小有两个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一直关系很好的朋友,一个是总是很温柔的男生O,还有一个是假小子性格的女生Y。他们三个人的关系都很好,但是进入初中之后,O就开始和班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了一起,逐渐和我远离了。但是我和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同一个补习班补课。有一天在补习班的停车场碰见O时,我终于鼓起勇气上前对他说,你为什么总是跟那些不良少年在一起啊?你回来跟我和Y咱们三个人一起玩得了。O说“你不是正在跟Y交往吗?我告诉你,我也喜欢Y,我一直特别羡慕你和Y在一起。结果我反驳道,我们没有在一起,不是你想的那样的。进入高中后,O和我之间的矛盾通过Y的解释化解了,然后O和Y在一起了,最狗血的在于其实这个主人公喜欢的不是Y而是这个o啊,主人公也是男的,嗯挺狗血的适合做电视剧。
好像我也曾因为某些原因和朋友疏远过,还记得那是高中,书中的故事里大部分也都是一点点小事结果导致矛盾从而疏远,但是多年以后见面发现虽然样貌变了,交谈时他/她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她。
人生总会有那么一点遗憾,不仅是亲情爱情,友情也是。形式很不错,收集大家对于以前朋友想说的话,只能说日本网络真是便利啊,大部分人一搜就能在脸书啥的社交软件搜到,还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工作,中国就不一样了没有wechat或者其他的,错过了那就是真的错过了,茫茫人海中再次相遇的几率那真是低到不能再低。所以好好珍惜身边人。
想起了学马克思学到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结合”也感恩那些从我生命中来过和走过的朋友们。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还是很不错的,小巧好看,唯一的缺陷就是看书的时候太难翻了压着手都累了书架都没用,还在篇幅不是很长一个小时多就看完了,如果书的装帧改成锁线那就绝对完美。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读后感(四):致渐行渐远的关系
最近看了《致渐行渐远的朋友》这本书,想起诸多往事,历历在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曾经,我也傻傻地以为,友谊一定真的可以地久天长。可后来发生了很多事,仿佛造物弄人,我与很多好朋友都渐行渐远。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类似的经历并非只有我经历过,在这本书中有很多人的友情也渐行渐远,无疾而终。
只要人在不断成长和变化,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也必然只得不断地变化、变质。读完挥之不去的内心刺痛感,说不定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的证明。
有些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长大了之后就意味着也要慢慢的失去一些朋友呢?
我想到了很多理由,比如距离太远,没有办法见面;平时没什么交集,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于忙碌,没有时间交流;各有各的圈子,不想去打扰......这些原因都是成立的吧?可是我总觉得有些不甘心。
很多时候,我也想和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打声招呼,问候一下,可是该说些什么呢?毕竟那么久没联系了。
有时候还会在朋友圈看见那些朋友的消息,但是对于老朋友的那种复杂感觉并不会因为社交软件的产生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前任朋友甚至比前任男女朋友更让人有距离感。
每次我看到他们的消息,或者突然想起他们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不打扰,是我的温柔。这是一句歌词,也是我的真心话,但我无法判断的是,这是不是也是我逃避的一种借口呢?
从理智的角度上,我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和朋友们渐行渐远,最关键的原因大概是没有太多的交集了吧。维持友谊最简单最基础的方法就是经常交流,因为交流能够促进彼此的了解与理解。一直不交流的关系虽然不意味着彻底断掉,但也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
和一些异性朋友渐渐断了联系,是因为我发现她们的身边有了更重要的人,比如开始谈恋爱了,甚至已经结婚了,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有更多需要考虑的事情,有更优先维护的关系。我也从来不想干扰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似乎越来越少的联系才是对一些关系最好的结果。
据说有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谈了恋爱之后,他会疏远两到三个原来的好朋友,本质原因是因为一个人的社交精力是有限的。
有一些比较奇妙的缘分,比如如果我们常常去某个地方,比如某家图书馆,可能就会遇到相同的人,但是突然某一天开始,由于某些无法预料的原因,就再也没见到过那个人了。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对那个人一点都不了解。这种只通过一丝脆弱的纽带连接在一起的关系,总是令人感慨,一旦那一根线断掉了,也就全都结束了。
我也会因为这些渐行渐远的关系感到遗憾,倘若说有什么后悔的事,大概是觉得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做得更好吧!应该更加珍惜,更加包容,更加欢乐!
致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虽然也许再也无法见面,但请相信我会一直祝福你们!山高水长,一切安好!
也请原谅我的笨拙,我的犹豫,我的胆小......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读后感(五):致渐行渐远的朋友
恋情会结束,但友情不会。恋人会更新迭代,一旦分手,关系便止步于此。但真正心意相通的朋友之间的情谊,任时光流逝,都不会改变。很多人可能都是这么想的吧?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去年冬天,从编辑那里听到了《致渐行渐远的朋友》这本书的介绍。那时正是坂元裕二《花束般的恋爱》刚刚上线的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为何又如何和百分百合拍的人说再见,明明是一模一样的喜好,一模一样的频道,却在生活面前渐渐乱了步调,完美的双人合奏空了八拍落了杂音,最后只能遗憾收场。
我们会因为共同的喜好而结缘,会因为处在同一个空间,同一种境遇而相互吸引,但这个世界不存在一生都能够和自己保持同步的人。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放弃长远的念头,选择珍惜每一个能够成为美好回忆的“瞬间”,也许就可以更加平和地面对相遇和告别。
友谊不可避免的存在阶段性,人不断在成长,看待事情的角度方式自然也会出现变化。朋友之间的开始和结束可能并没有伴随大的争吵和无法挽回的罅隙,仅仅是因为人生轨迹和思维细节发生了改变,彼此可能就再无联络,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也许在某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里,才会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只陪伴彼此到了那里,成了彼此的“前任朋友”。
但“只到了那里”也很好,我们流经了彼此生命的一段时间,共同绕过了那时的低谷和险坡,在世界那么多人中汇入了同一条河道,本身就已经是值得感叹的奇迹。朋友就像是草莓果酱、湿润黄油和甜奶油,让我们在不同时期都能因为ta们的存在而认可自己是一块超美味的小面包。在友谊中不追求“完美”“永远”“第一位”这些难以实现又困惑彼此的词汇,在那段日子里曾真心对待过对方,就已然足够。
虽然握住的手大小不同,茧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珍贵的人生记忆。
《致渐行渐远的朋友》是一本电台投稿合集,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四五十岁的中年,对待自己前任朋友的态度各不相同。因为无疾而终的暗恋而难再开口、因为喝高了出洋相形象分跌至谷底、因为加入奇怪教会拯救未果只能划清界限、因为选择不同的道路坚持梦想和回归现实的人分道扬镳,还有最常见的原因:毕业、搬家、离职等等等等,有人怀念往日时光,有人疑惑为何婚礼会邀请我,还有人希望老朋友快点还钱,每一篇都是我们普通而复杂的人生写照。在多年重聚后趁着醉意说出那时你是我的英雄,在来信中抛去羞涩和自己的青春之光说再见,还有带着酸涩的告白“在我最不如意的时候,他啊,只有他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在这本小书中可以读到六十多人的回忆,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回忆。
我们设计了一套信封和信纸塑封在书里。信封表面印有一句短短的话,共有六个不同的款式,用来封口的信鸽贴纸可以反复粘贴。每段友谊都存在着可能性,有开始的可能,也有结束的可能,自然也有再次复苏的可能。如果你在读完这本小书后有想到某一个人,可以用信封内装的空白信纸写信给ta。如果信封上印的话正是你想对ta说的而你又羞于表达,也可以将信封反折,将小小的心意藏在里面等待ta开启。
伊坂幸太郎老师在今年的豆瓣活动中回复读者:“有时觉得非常想念,有时又愧疚当初不该那样说话,总之是思绪万千,现在却完全见不上面,想着想着就有点寂寞。可是即便如此,当初的友情也绝非谎言。如果今后有缘,或许还会再见。”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有资格评判当时的心情,虽然也会有懊悔,有“如果当时”的假设,但每段友谊都是有遗憾的“初恋”,不必从中总结什么也无需思考哲学真理,人与人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相处模式,不存在付出就会有收获,不像面包机“叮”一声就万事大吉,消耗自己太累的话逃回一个人温暖的被窝也不是不可以,能否在下个人生阶段遇上合适的人只是简单又复杂的概率问题。
不否认当时的喜欢和回忆,说“你要幸福”可能有些高高在上,只衷心祝愿你一切顺利。
当然,欠钱不还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