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永远是一个革故鼎新逐渐变化的过程。我们也永远是一群正在经历长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事情。”
前天的酒席中一个朋友忽然谈起自己的母亲第一次来郑州的情形。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母亲第一次兴奋地来郑州的样子。母亲千里迢迢而来,作为一名孩子当然不能辜负了母亲的艰辛,毕竟这也可能是母亲第一次出远门看儿子。朋友为表孝心当然丰盛招待,可刚进门回家母亲就是一顿臭骂。母亲责备儿子花了那么多钱买了一桌子野菜。听了他的讲述我不仅哑然一笑“阿姨不知道,富人吃野菜,穷人吃大肉的世道。”朋友也只好微笑点头。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我们的年轻往往总会用自己的标准衡量父母的需求,却不去想父母所想。父母也许想要的很简单,根本没有我们眼里的世俗。
父亲病重后,我开始带领父母居家北迁。生活中考虑到父亲的身体需要恢复的原因,每天锻炼身体是父亲的重要工作。一日三餐中,父亲总是透过厨房的玻璃门嘱咐我不要忘记添加各种做饭的调料。原来我忽视了父亲勤奋的特点,忘记了父亲根本就过不习惯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安逸的日子让父亲越来越烦躁 ,善意的帮助让他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父亲的脾气也越来越差,家里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当父亲说出自己的委屈时,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从此厨房里成了父亲最快乐的地方,我也过上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安逸生活。
想老人之所想,给老人所想要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孝顺。不听取老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只会好事成拙孝心变成了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