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两者并存且相互依靠彼此,对方的存在才会有自身表现。与黑暗与光明相似,只有两者对比才有价值和独特的意义。
古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之辩,今有人性丑恶与美丽之论。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没错,人性多变,但又始终不离其本“自私”,这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人之常态,由于人的本心才有了世间的善与恶,好与坏。
很喜欢唐探3中的一句话“我听说个体生命不同但世界善恶总量不变,有人选择黑暗,我们坚守光明,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这世界之所以存在一定是正义多余邪恶,光明大于黑暗”。那么善战胜恶的方式是什么,我从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中找到了答案
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碗汤。她在餐桌前坐下后,突然想起忘记取面包。她起身取回面包,重返餐桌。看到一位黑人喝着她的汤,她忍住内心的愤怒选择了体谅和关怀,她和黑人男子共饮一碗汤,之后黑人显得特别愉快,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自认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位穷困的老人。黑人走后,老太太才发现,旁边的一张饭桌上放着一碗没人喝过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在老太太弄清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尴尬之余她一定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感动,这种温暖的力量来自善良品质。
善恶源于一瞬间,是你一个简单的选择引起之后的善恶。你选择善,世界给予的你同样是善,恶则反之。只要有更多的善定能战胜恶。正如《三国志·蜀志传》所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人人都能做到小善必能促成大善,避免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