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人只一念贪私,便消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慈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人若不以理治心,其失无涯。故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此君子不可一念起差,至大之恶,由一念之不善而遂至滔天。
胆欲大,见义勇为;心欲小,文理密察;智欲圆,应物无滞;行欲方,截然有执。
人之为善,必当立矢死而后已之志,切不可有始而无终。盖人为善之心一懈,则上天眷佑之心即止,而其末路决不能全美矣。
好善之人,有和霭之气护之。好恶之人,有凶戾之气护之。和霭之气在躬,疫疠不能染,刀兵水火不能杀,一切不祥之事,莫能犯之。其人既殁,善气分中于子若孙之体。子孙行一善,即长一分善气;行一恶,即减一分善气。减之既尽,恶气乃潜滋暗长于其间,而祸败随至矣。世有行恶而无恶报者,皆其祖父之善气有未尽也。若凶戾之气在躬,则一切不祥之事,纷至沓来,身世所遭,事事倾危,件件驳杂。恶气方盛时,势如燎原之火,即造物亦无如之何,必俟气衰祸败,乃著其死也,恶气亦分中于子若孙之体。子孙积恶不改,恶气益增,必招灭门之祸;子孙知而改之,则恶气渐减,善气渐生,始仅可以免祸,继遂可以致福。世有行善而无善报者,皆其祖父之恶气尚未尽也。
吾平生好持酿善气之论,匹夫一念感之,于善气必有所增。细物一念仇之,于善气必有所损。故事事曲加体验,不敢无故害一生物,何况生人。不敢有心负一死者,何况生者。汝以孤露之身,体弱多病,宜时时省察此论,以为保寿命来后福之基。刻苦自己,可以致福;刻苦他人,必至招祸。
凡宗戚邻里,有急事来移借钱谷者,务须设法与之。尤无力者,赠助之。我辈何处不可节省,箧中少几袭袍褂,室中少几席桌椅,壁上少几幅字画,腾出钱文,已能周人之急。至于婚娶之费,玩好消遣之资,一一节之省之,以为善举,则利之及人者更广。值此四邻财匮,我辈承父兄之荫,岁有余粟,此时不讲求通融,异日恐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能施与否,在汝斟酌为之。若我家与人交涉之事,如收租,如粜谷,如年终会店账,清工钱,总须安排自己吃亏,万不可稍有占便宜之意。倘图些微利己,时时见小,计较目前,玷辱家风,久后虑有飞来之祸。
弟妹自应保抱提携,不可稍涉大意,或致伤其发肤。至雇工佃户,亦须遇之有恩,不宜辄以厉声厉色相加。渊明有言:“此亦人子也。”若事事要人如我之意,试思我何事能如人之意乎?孔子曰:“惠则足以使人。”惠非仅有工钱,有日食也。必能时时体恤,事事关切。勿强以智所不及,勿劳以力所不逮耳。若任性使气,动辄打骂,则左右一无可靠之人,尤恐招家奴杀主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