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都指出“决定孩子行为好坏的因素不是管教的松与严,而是父母参与孩子生活的程度。”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温暖的家,真心的陪伴,让他的情绪能够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发展。
今天在超市的门口,一个大约三岁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大厅的长椅上,手里捧着的手机屏幕大约距离眼睛5寸,目不转睛地看抖音。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在父母的陪伴下,于大自然中奔跑,笑着捡落叶、趴在地上看蚂蚁的好时候,他对一切都感兴趣,是认识世界的好机会。但是,他却捧着手机看抖音,身边一个大人的影子都没有。现在无论在哪里,全体低头玩手机的情况是21世纪的奇境,相信每个人都看得到。菜来了,大家都纷纷拿出手机来拍,然后才能开动,孩子吃饱了,给他一个手机在旁边随便玩。父母是用手机跟孩子沟通而不是面对面跟他说话,孩子自然对父母不会有深厚的感情,父母提供他一时的物质需要和手机陪伴,跟银行的提款机没什么两样。
父母的爱是没有任何手机可以取代的。父母无须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父母只要尽了力,便不必内疚。实际上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常感叹,我们小时候没有鸡蛋牛奶可吃,所以长大也不能长的特别高,但他们并没有内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尽了所有的力量来喂饱我们。父母的心孩子是可以体会的,父母给了孩子有效的陪伴,亲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这样的孩子都会很孝顺,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
现在很多父母都误以为让孩子吃好喝好才是爱他,他们不断加班赚钱,下班和孩子一起刷抖音。且不说屏幕传达出来的信息好坏,孩子要的其实是父母的陪伴与关心,心灵的安全感才是他终身的支柱。
当然,照顾孩子是很花时间的,比上班辛苦也不能马上看到成效,因为带孩子和做家事都像希腊古神话中的西西费斯,一样:早上推石头上山,晚上又滚下来,周而复始的做同一件事情。带孩子的时候是家里刚刚整理好,一转眼又乱七八糟,给孩子说的话今天交代了,明天又忘记了,难怪许多妈妈觉得带孩子比上班累,但是亲子之爱是金不换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对孩子的未来而言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一个智慧的母亲懂得让孩子帮忙自己做家事,同时利用这个时间教他生活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事情做完了孩子也教育到了。例如我们那个年代的的孩子放学回家都要帮忙喂猪、煮饭、打扫卫生等等,现在我的两个孩子我也是这样教育,从两三岁的时候常常让他们帮助我做事情或者到大自然中去,在厨房里洗菜时教我他们菜的种类,怎么选怎么煮,所以他们很早就知道芹菜是吃茎而不是吃叶子的。在田野,他们知道了萝卜、花生、红薯都是是生长在地里,苹果、梨、山楂、枣子等都是挂在树梢的。
教育孩子一点都不难,父母不要怕,他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充分的时间陪伴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你孝敬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我就会孝敬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