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的创新需要走出传统文化的舒适圈
日期:2021-11-01 00:44:40 作者:爱音乐的愚者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的创新需要走出传统文化的舒适圈

  很久以来都有一个疑问,中国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在创新和文化软实力方面却显得拉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是在小时候还是现在,身边无时无刻都在环绕了这样一种声音“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老祖宗的智慧足够我们学习很久”。

  首先摆明观点,我是十分赞同弘扬传统文化的行为,因为这是中华文明的特征,是华夏骨子里抹不去的印记。但是费解的是,尽管无论是在共产党党章里面,还是什么部门草头公司里都倡导着创新创新,但最终还是把眼光瞄向了身边人,或者是老祖宗。

  中国人模仿能力很强,但是创新能力不足,这已经是现代社会公认的看法了,那个占据了整个人类古代文明三分之一发明和思想技术的古国,虽然在现代国力逐渐恢复,但那样蓬勃的创新能力已然大不如前。四大发明影响了人类文明千年,但新时代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也只不过是根据他人的想法,自己做到好,做到精美罢了,骨子里不是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

  为什么老祖宗在只凭生活经验和直觉判断,能够创造灿烂的文明,独树一帜的科技造物,现代掌握了科学思维的科学家们表现却是今不如古?一方面是起步晚,没能跟上两次工业革命,没有形成长久而完善的现代教育体制,另一方面,中国人太喜欢在老祖宗的想法里面找东西了,这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除了高级的前沿领域研究之外,几乎都是在借鉴,理科还好一些,文史类,政治类一直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子。

  不是说嫌弃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相反,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抹平一部分起步晚的劣势,但真正想要奋起直追,成为那个傲视天下的千年古国,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身后,老祖宗留下的蛋糕也就那么大,古今结合能够获得研究上的便利,但中国人现在更需要的是一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不是拿来,模仿,制造,然后就说自己研发了新产品,背后都不过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创新的精神幸运的是国家早已注意到,因此我们一直在喊口号,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喊口号。毕竟比起无中生有的难度,倒不如拿来主义,模仿,重新制作的容易,成绩来得快还轻松。但大国的崛起之路从不是轻松的,有些路,例如经济可以有捷径可以走,但教育和科技没有,一步一步想要成为最强,最顶尖,只能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爬。

  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外国人说概念,中国人负责实现”,这展现了中国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但请允许我吹毛求疵,因为在我看来祖国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最强大的,日后若是能出现中国人自己想概念,那种能够震惊人眼球的概念,然后又能自己实现,这当真可以浮一大白。

  就像科幻小说界中刘慈欣的《三体》,中国需要灵感,需要创意,需要能够脚踏实地自主专研的人,老祖宗的东西很好,一方面把老祖宗们的遗产保留好,发挥好,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现代社会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现代的文明要有现代的中国人留下它不可被磨灭的印记,就像什么时候科学家们能够创造出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效果比肩两次工业革命;文学研究者们能够创造出璀璨的艺术文化,现代地位堪称古代的儒家文化,中国人能够出现被全世界都接纳的文化符号,天下谁人不知汉字,谁人不敬仰中国文化,再度成为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灿烂的篇章。

  跳出传统文化的舒适圈,培养大国真正应该有的创新能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的创新需要走出传统文化的舒适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