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穷忙族》是一本由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2021-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中生穷忙族》读后感(一):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这本《高中生穷忙族“看不见的贫困”的真相》,看得我挺难受,也挺震撼。水面之下,暗潮涌动,在我们看不见或是忽略的地方,隐藏着很多实实在在的贫困,它们被主人的“粉饰”掩盖着,毕竟它们的主人用着智能手机,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有的还住着外观看来不错的房子,有自行车、有小汽车,让人很难把贫困跟他们联系在一起。但事实是,他们不想让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抑或,不知道有帮扶政策,努力地用很少的钱让自己看着不像个穷人。全家人都在为生存奔波,智能手机是他们唯一交流的工具。而购买自行车也是为了节省通勤费。或许不太合适,但这一点让我想到了一些没落的贵族,他们有着自己的原则,有他们认知范围内的面子和尊严,就好像《茶馆》里的松二爷:“我饿着,也不能让鸟饿着。”
还都是些孩子,是向父母撒娇的年龄,应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或者是该把时间精力都用在学习上的年龄,应该拥有光鲜亮丽的青春,紧跟时尚潮流的用品,旅行,聚会……然而这些他们都没有,有的只是过早地面对生活的拮据,工作的不易。为了让单亲妈妈不那么辛苦,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牺牲睡眠,打着好几份工,就为了补贴家用,或者赚学费,不打工就没钱念书,但打工花掉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却又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势必影响就业,然后陷入新一轮贫困。这种贫困的代际传递着实可怕。
之前没关注过,看这本书时第一次知道他们的奖学金其实是相当于一种贷款,不仅要还,有些还有利息,而且申请手续异常繁琐,虽然获得奖学金能让他们按时上大学,但对他们的生活、经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而且让他们在还没进入大学时就身负巨债,会焦虑毕业以后是否能还上的问题,也有些人结婚生子都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因此而自杀。
贫困状态下的亲情、贫困状态下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贫困状态下的积极乐观,实在让人唏嘘。
喜欢译文纪实系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系列关注的都是容易被人忽略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思考,从而催生一些制度的完善,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最“残酷”的事实是,反观自身,一方面觉得自己矫情,一方面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不敢说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那些群体中的一员。所以,不要作那些假装“看不见”的人。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高中生穷忙族》读后感(二):能用上手机,就算不上贫穷吗?
1
前两年的时候,网上曾经有个段子:“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穷。”是的,因为穷,所以不得不去工作挣钱,所以才不得不早起。
可是,嘻嘻哈哈之后,我不禁反思起来:我确实穷吗?我能用上智能手机,还不是很便宜的那种;我能跟朋友出去玩,吃吃喝喝;我几乎没有因为没钱而吃不上饭的时候,相反还能有点闲钱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比如买几本书,打个游戏之类。
这样的我,也能算“穷”吗?
当然算。穷不仅仅是食衣不足无家可归,世界上也有一种“隐形的贫困”,仅从表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如同《饱食穷民》中写的那样,不为温饱而发愁,却依然穷忙,依然债务缠身,依然透支自己,看不到希望。
《饱食穷民》写的是上个世纪末的日本,是泡沫破碎,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日本人,但不仅仅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穷忙,也蔓延到了下一代的身上——现在的日本,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高中生穷忙族。
2
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穷忙”什么呢?对于我们一般的印象来说,“穷忙”可以说是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忙碌,却依然没有积蓄,处在贫困中。
据统计,在日本,有1/6的高中生是处于贫困状态的。那么,高中生为什么会“穷忙”?说白了,因为日本人的习惯,不愿给别人添麻烦。
家里已然贫困,正在上学的自己不愿给家里造成更大的负担,于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不得不去打工。不然的话,哪里会有钱买手机,怎么跟同学保持正常的交往呢?
以当代人对手机的依赖,没有手机的话,别说社交,连正常生活都会成问题。这一点不仅仅是在日本,全世界都一样。
除了打工,把日本高中生拖入泥潭的还有“奖学金”。在日本,有超过半数的高中生需要申请奖学金。可是,所谓的“奖学金”,实际上只是一种助学贷款,等将来工作了,是要还的。
可想而知,那将是另一个“穷忙”的故事了:结婚、生育、育儿,都会受到影响,最有朝气、最应该去奋斗的那些年,将在还债中度过。
3
可悲的是,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这样的问题。
无关的人自然不会关心,可实际上,连学校里的老师都不清楚学生的经济状况。从表面上看,大家确实都是一样的,只有非常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伙食、出勤、精神等情况,才能觉察出来。
学生当然也不会表现出来。别说学校,就算在家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生活如何,对未来有什么想法。
家长忙于工作,拼了命才能换来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孩子也就乖巧地“不给家里带来麻烦”,“自己的未来自己打算”。至于贫困,也自己想办法解决。
于是,日本高中生的这种穷忙,就成了“看不见的贫困”。一面努力赚钱,一面勉强地把笑容挂在脸上。
4
我曾经也有过穷忙的时候。表面风光,实则穷得叮当响。同样地,我也无法跟别人袒露心声,只能把苦水倒在心里。所以,我对这种“看不见的贫困”感触颇深。
同样地,当我观察周围的人时,我发现,穷忙的人不在少数。我们都在硬着头皮生活,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一言难尽的苦涩。
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有能力去照顾他们吗?还是让他们像日本的高中生一样,穷忙起来?我们能知道我们的下一代心里所想吗?
先不要自信满满地说没问题,先想想我们的上一代吧。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了解有多少,很可能,我们对下一代的了解也就有多少。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今天的日本社会,会不会就是我们未来的样子。但是,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总不会有错。
《高中生穷忙族》读后感(三):负担重,钱难赚,日本高中生的主业难道不是学习吗?
在日本,有一档人气很高的综艺节目《加油吧!穷人》,目光聚焦的是社会上各个角落的穷人们,虽然这种说法可能会令很多人不太舒服,但这档综艺节目的着眼点还是非常不错的。关注的人真的是很穷很穷的人,但是过程都各不相同,有的令人无奈,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瞠目结舌,但无论如何,日本已经开始从正面关注“穷”在社会上的具体含义,而不是各种掩盖搪塞,至少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表现。
此外,日本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策划团体,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十几年来,NHK一直持续关注社会中处于底层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揭示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和各种严重问题,来警醒世人以及政府组织。《无缘社会》《女性贫困》《老后破产》等译文纪实都已读过,内心真的被触动了,没想到作为顶尖发达国家的日本,社会问题竟然如此严重。
同样由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出品的《高中生穷忙族》是在上述作品采访过程中同时关注的日本高中生的这个独特群体。众所周知,高中生这个群里算得上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中坚力量,主要精力都应该用在学习上,如此才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这对于将来的工作还有生活非常重要。而在本书的关注点中,有很多外表看上去干净、时尚、利索的高中生其实都被严重的家庭处境所困扰,这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收入少,缺钱。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高中生们绝大多数在学习之余都会有打工的经历,有的每周1-2次,有的甚至每周4-6次,一方面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家庭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供养学费和生活费,另一方面是在高中生之间的交际问题。日本老龄化严重,社会劳动力严重不足,但是因为家庭的拖累,成为正式职员并不容易,非正式职员的数量已经成为近年来的新高,达到了正式职员的40%多,但是收入却比正式职员少很多。另外还有一些家庭因为孩子较多,非正式职员的工作都无法胜任,所以只能在便利店、小酒馆做兼职,收入更少,想要正常的撑起一个2-4人的家庭非常困难。更何况,鉴于日本社会的形态和意识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婚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个母亲带1-3个孩子的情景非常普遍,但是靠打零工的收入实在无法负担更多,维持最低的基本生活已经是极限了,没有办法拿出多余的钱来花费更多。
很多高中生因为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学习,想要交朋友,但又不想因此给家庭或者父母带来更大的困扰和麻烦,更不想脱离父母。因此,他们在应该专心好好学习的年纪,不得不出来打工,除了可以补贴家用以外,还可以缴纳自己的学费,维持基本的社交活动。但是在高中生十几岁的年纪,就要如此的劳心费神,挤压学习空间,给自己带来压力,每天只睡4-5个小时的情况下,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担忧。虽然有一些心态良好的高中生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高额的大学费用和各种杂事令他们筋疲力尽,有时候最奢望的事情竟然只想要好好睡一觉,这不得不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虽然每个国家的国情、社会都不相同,但是近邻日本的状况不得不令人警醒。中国现在老龄化也逐渐严重起来,出生率逐年走低,2020年的公安部注册新生儿为1000万左右,为近20年来最低的水平。家庭压力大,不敢生成为社会上的主流氛围。国家现在已经调控了很多政策和资源,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校外教育培训班、学校划片不在唯学区房论、学校教职人员开启学校轮岗制、一二年级学生不再进行笔试考试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社会上普通家庭的生活负担,以此来激活人们生育二胎、三胎的意愿。毕竟,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传承下去,生育率必须要提高上去。题外话:日本2020年生育86万,韩国2020年生育26万,如此低迷的出生率简直太可怕了。
日本的社会整体形态领先中国十几年,但其实国内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不好的端倪,老龄化、生育率低之外,整个社会也出现了比较浮躁的态势。钱难赚是公认的问题,尤其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都出现同样的问题。对于日本来说,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配套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这相当困难,但如果孩子们从高中甚至初中时代就没钱上学的话,那才是最最悲哀的事,毕竟,学习才是学生们正儿八经的事业。
《高中生穷忙族》封面左下角有一句话:“明明还是孩子,却被逼成大人”。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特别追踪报道了这些“隐藏贫困”的家庭,将形成已久的社会现象彻底曝光在大众面前,迫使人们知晓,情况已经到了非常恶劣的程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日本越来越多的工薪阶级要么失业、要么减薪,使得家庭收入减少,同时相关教育的学费却越来越高昂,学生们不得不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否则既不能继续上学,也无法维持生计。
这不是少数现象,在日本的高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申请“奖学金借贷”,他们期望继续接受教育能够获得光明的未来,可是大多数人却只是背上了高额的欠款,拿着依然不多的薪资,勉强维持生活。
这似乎成了一个牢固的循环,某种规律将底层人民圈在一起,这个群体的范围逐年增加,而原本就在金字塔尖的那批人,则越来越富有。
01
他们是真的看不见吗?
似乎当媒体将这件事情报道出来后,才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但我却觉得,人们只是假装看不到而已。事不关己,那么不作为就是一种常态。坦白说,这不是一个人或者几十个人可以缓解的社会现象。这是国家的不作为。
每年都有那么多人申请“奖学金借贷”,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吧,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放任事情逐渐恶化下去呢?
明明即将参加升学考试,却还要为了学费担忧,去了解冗繁的奖学金借贷规则。每个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没有觉得学生去“借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甚至于学校专门有老师负责指导孩子们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借款模式。
很多孩子为了不让原本就劳累过度的父母担心,直接越过了家长,自己全程决定申请奖学金“借贷”。不借钱,就无法升学,不继续接受教育,就只能高中毕业后就业。可是当下的日本,高中毕业生招聘岗位锐减,这条路只能是走父母的老路,惨淡的未来一眼望到边。
但若是申请奖学金进修学习,可能还有一线出路。
怀有希望的孩子独自为迷茫的未来下赌注,因为他们知道,父母自己都已经过得很艰难了,分不出精力与财力照顾他们。
当有能力的改变困境的人装聋作哑时,为之付出生命与代价的是这些被时代裹挟的底层平民。
02
他们看见的是什么?
哪怕艰苦,也要面带微笑生活。
《高中穷忙族》里面采访的家庭,当中的孩子们大多懂事听话。他们过分早熟,替父母承担了家务的责任,不哭不闹不争宠,成熟得让人心疼。孩子们的童年提早结束了,他们不会为了满足愿望而为难父母,甚至都不会开口向父母讨要孩子的特权。
很多大人都学不会的“延迟满足”,孩子们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上了高中之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打工。可是就是因为这份“帮助”,使得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至于太难看。有些人更是选择了忽视。
高中生打工,难免会影响学习。如果遇上了“黑心兼职”,被雇佣方要求“打工优先,学业靠后”,连考试期间都安排工作,同时不让他们请假…雇佣方真的看不到贫穷吗?不,他们利用学生的贫穷,以低酬劳吊着学生,让她们刚好够生活,又不会太富裕,可以被资本吸干血。
格差社会贫富差距不断被拉大,父母尚且自身难保,更无法兼顾孩子们的未来。但这些贫困都被假象遮掩了,一层一戳即破的薄膜,只要不去正视,就可以被说成“他们看上去都很干净,一点也不像缺钱的模样”、“他们都有智能手机,穷的人可以买得起吗?”…有些贫穷是看不见的,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这些都是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的贫穷。
人们只看到还过得去的外表,看不到孩子们为什么即便很累了,也要出来打工。看不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申请奖学金“借贷”,看不到大学毕业后的年轻人身上背负了巨额欠款,无心成家、生子。
03
能做些什么?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解开了这层面纱,将血淋淋的现实摆在面上,让有些人不能粉饰太平。他们提到,首先,教师们应当更加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尽可能帮助学生。其次,家长们可以多与孩子们沟通,尽可能实现孩子的升学愿望,同时避免让孩子独自面对巨额贷款。
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国家究竟把重心放在了哪?才能一直忽视国民的幸福?民不存,国还在?在《女性贫困》中,本应该成为母亲的女孩们不得不挣扎在社会边缘,朝不保夕地生存着,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母亲,则孩子无人教养。没教养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人?
读纪实类书籍,是“近距离”观察社会的方式之一。多一个角度看世界,便多一些成熟的观点,不至于脱离真实太远。有时候学以致用,可以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世界。毕竟人们常看到的东西未必是真实,那只是被人刻意套上的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