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聊聊中元节,资料来自网络
日期:2021-08-22 22:17:59 作者:网络 来源:jailer推荐 阅读:

聊聊中元节,资料来自网络

  今天是中元节,那我们来聊聊中元节吧。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内涵融合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将中元与上元、下元合称“三元”。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农历七月报恩月,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法会”。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这种仪式最早是从目连救母的法会开始流行。

  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这节日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七”,在我国的数字当中,是一个奇数:七巧、七星、七彩、七律;《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然而,长久以来,我国的一些地方认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因为以讹传讹,于是有一些地方把七月认为是一个“诸事不宜”的月份,例如七月不可出门、不可开刀、不可结婚、不可购屋、不可搬家等等。其实,七月是个吉祥的月份。

  《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节期定在七月十五日。在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在民间世俗里,“七月半”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不忘根本。在佛教里,七月又称“欢喜月”、“佛欢喜日”、“吉祥月”,“报恩月”。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后期的“七月半”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三俗合一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从仪式和日期两个方面仔细考察,会发现道教中元节一方面的确仿效佛教盂兰盆会,另一方面与道教本身的信仰或教制也不无关系。道教中元节其实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创造的宗教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佛道融合的典型例证。

  在道教传统理念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逢七便可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就比如人有七情六欲,世间有七种颜色,音律有七个音阶。

  古代农民以“七月半”为收秋的时间点,秋天收了粮食,一来慰藉生活,二来悼念祖先,用收获的粮食祭拜祖先,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据民间传说,祖先会在七月半这一天回家探望子孙后代,看看他们过得好不好,因此后人在这一天备好食物、纸钱,祭拜回家看望的祖先,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流传至今,是中国人以及汉字文化圈最推崇的祭拜节日。

  女作家萧红曾写过: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据传说,鬼魂会在中元节这一天阴气最重的时候出来,因此,中元节除了正常的悼念故人,还有很多禁忌……

  壹 不要讨论鬼魂之事

  在中元节这一天,尽量还是别讲鬼故事了,因为鬼魂在这一天会倾巢而出,没准就会在你身旁经过,以免鬼魂听到你说的话。

  中元节这一天,也尽量不要讨论一些秘密,以免“隔墙有耳”,即使你再爱讲话,这一天也应该保持隐忍,保持安静,保持心态平和,保持沉默,清清静静过好这一天。

  贰 不夜游

  现在好多朋友都是夜猫子,晚上去酒吧,去KTV,去夜钓,去公园溜达,图个欢快,或者陶冶情操。

  这一天晚上,最好就别出去了,忍一忍,据说在晚上十一点后百鬼出门,以免路上碰到鬼魂,或者挡住了鬼魂的去路。

  叁 不踩踏纸钱

  不踩烧纸,烧纸是各家烧给鬼魂的纸钱,应该提醒孩子或者宠物,别践踏烧纸,一来是对鬼魂的尊重,二来,也能给家人带来一份安然。

  还有的人会在马路边烧纸钱给逝者,以求逝者安息,下班路上,或者偶然遇见,最好绕远一点,不要踩到人家送往天堂的纸钱。

  肆 不喊别人的名字

  即使你按捺不住寂寞,并且有股子不怕鬼的胆量,仍然选择半夜出去溜达;

  即使你渴望花前月下,新谈了一个对象日夜思念,一天不见就辗转难眠,仍然选择夜晚去约会;

  即使你爱上钓鱼无法自拔,白天钓完,晚上还要继续去河边(不要下水),仍然选择约上三两好友去河边夜钓……

  都尽量不要在这一天夜里喊对方名字,因为鬼魂会听到,然后记住你或者身边人的名字,倒不如给身边人起个外号,实在不行就喊“那个谁”。

  伍 尽量别熬夜

  中元节这一天,阴气太重,就算正常日子里熬夜,对身体都是摧残,尤其到了中元节这天晚上,您就好好休息一晚,别再熬夜。

  可是习惯了熬夜的人,不玩玩网游,不出去逛街就会失眠,实在睡不着觉,你可以找一些方法,比如数绵羊。

  陆 夫妻别吵架

  有的夫妻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来吵去,啥事也解决不了,甚至夫妻感情越吵矛盾越深,最后难免伤痕累累。

  其实两口子过日子难免磕磕绊绊,与其争吵不如互相理解,互相让让。

  平时夫妻吵架,吵得楼上楼下邻居也不得安宁,但是邻居忍着让着,心想这两口子日子都没法过了,就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了。

  可是中元节这一天,鬼魂出没,而且鬼魂特别喜欢趴在冰凉的墙上,一是你把鬼魂吵烦了不好,二是小心你家里的事情被鬼魂听到。

  柒 不开窗户睡觉

  虽然已经到了秋天,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但是有些地方依然很炎热,尤其夜里房间闷热不透气,有的人不开窗睡觉,几乎无法入眠。

  但是中元节这一天,您最好就别开窗户睡觉了,毕竟过了凌晨,鬼魂越来越多,也不知道谁在你的窗前飘过……

  而且最好也别开空调,因为空调一般都在床头头顶——中元节这一天忌讳“铃铛”,空调机会发出声响,以免扰了路过的魑魅魍魉。

  最好的做法就是,到了晚上老老实实睡觉,好好休息,不乱想,不折腾,不胡闹,思念故人,悼念逝者,多多注意身体健康,好好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好的悼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聊聊中元节,资料来自网络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