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微光”实践队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活动已经落下帷幕。队员们一直秉持着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原则,致力于开展文化支教,实地调研。
支教组主要采用线上支教的方式开展文化支教活动,以最饱满的激情,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参与本次三下乡文化支教活动的学生。支教组组员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学,有所成。支教组所开展的文化支教包括物理,化学,语文,数学等初中基础科目。即使只有短短十天的支教时间,但支教组的每一位组员都严阵以待,力求让每一次授课都做到完美,他们起早贪黑地准备教案,备课,努力挤出自己的时间去给学生答疑解惑,但他们也是第一次当“小老师”,他们也会有不懂的地方,他们也会在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时,流露出紧张的情绪,他们也会在深夜备课只明日课堂上的对答如流。“微光”实践队开展的文化支教活动无论是对支教组组员以后出去社会从事各种行业,还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受益颇深的。如果说这短短十天的支教到底有没有意义,他们会说支教没有那么神圣,因为他们不能在短短的十几天教会学生什么,也不会改变学生多少,他们带给学生的可能只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与回忆,让学生能拥有一份特殊的友谊,能感受到他们给的温暖和关怀。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关爱可能会在他们心里泛起涟漪,能让他们觉得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更好地向前,向前追寻自己的梦想,告诉他们希望的模样,这就是支教最大的意义。
新闻组则主要负责写稿,整理平日支教组和调研组的素材,进而得到更有用,更有价值的信息,并把“微光”实践队的开展活动的情况宣传出去,提高队伍的知名度。截止到目前,“微光”实践队总计成功投出新闻稿233篇,其中国家级61篇,省级117篇,市级11篇,县级及县级以下44篇。毛泽东曾勉励青年人:“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新闻稿工作者最忌讳投稿,一旦过了投稿日期,新闻稿便失去时效性,失去了新闻稿原有的价值。新闻组组长肖晓梅时常提醒我们,要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撰写好新闻稿。一篇新闻稿从撰写到刊登在网站上,要经历审稿,编辑,排版等步骤。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注重新闻稿的时效性。其次新闻组组员还比较注重新闻稿的趣味性,撰写新闻稿要有亮点,抓人眼球,这就要求新闻组组员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但新闻组组员们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日复一日的支教内容,线下调研时间太短,所以素材较少等原因。但灵感来源于生活,支教组后面的“得心应手”,与学生们的灵魂互动,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支教组组员们的分享如源头活水,给她们注入灵魂;调研组组员不断更新的调研进度,也给她们提供了有用的素材。
调研组负责开展调研活动和撰写调研论文。“微光”实践队的调研分为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截止到目前,调研组已完成线上323份问卷,线下预计完成200份问卷左右。调研组围绕所确立的调研命题——关于中学生实验课程开展情况,撰写好调研大纲。线上调研要求组员们懂得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能把网上的信息整理出,能为己用;而线下调研则要求组员们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让队员在校内科目学习之余,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队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调研组在前期所准备线上调研资料和线下调研采访,以及收集并整理出来的调研问卷,都会在后期撰写调研论文时,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且支教组和新闻组也会积极配合调研组的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全力以赴撰写调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