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故乡
日期:2022-04-03 03:08:17 作者:阎丽生 来源:中煤新网 阅读: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山西省原平市大林乡西会村,位于北岳恒山支脉崞山脚下、海河水系滹沱河支流阳武河边。它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半坡半川小村庄,全村共有八百多口人。坡地、水地各有八百亩。

  但就是这个小山村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哺育出一大批“三七牌”、“四五牌”和“五一牌”大军区和解放军总部担任职务的军队高级将领。

  有人说,这里风水好,的确,一点不假。就连周围村庄也要用水地兑换成故乡村里的坡地而建集体公墓。村子前有著名的“阳武流金”-阳武河,灌溉着原平最肥沃的十八村水地。村后连绵起伏的大山前,中央山坡上是一个环形的人工堆积成的大土堡,这就是古时北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营盘。站在上面,既可俯看阳武口来敌,又可三面了望十几里来敌,退可守进入连绵的大山中,进可攻,是一个理想的兵家必争之地。鸡毛信的“海娃”原型就在故乡邻村。引诱鬼子的地形就在村东面几华里。村半山腰的朔黄铁路和环村脚下留过的河流就像两条玉带一样,系在这位“巨人”的腰间,身后的山由低向高逐渐成悬涯绝壁,怀抱中孕育了原平最大的铁矿。这就是著名的马投崖。

  传说蒙恬大将率三十万士兵修筑三关(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太子扶苏督阵。秦始皇驾崩,奸臣赵高假传圣旨赐蒙恬死,蒙恬骑马从悬崖上急奔坠死,故名“马投崖”。山脚下原建有纪念蒙恬大将的崞山寺。每年农历四月十六庙会,专为纪念蒙恬大将诞辰而设,可惜文革被毁。

  村里分两条街,上街以窑洞为主、下街以平房为主,村民的房子大都旧时依土崖挖窑而住。现上街已基本无人居住。形成一个古今对比十分独特的民居旅游风景线。

  村西是国家保护的“西会猿人遗址”,和北击匈奴时的石头寨、烽火台等遗址。村民以前锄地经常捡到石斧。村里的姓氏有阎、郭、石、付等几大姓。据各自的家谱记载,阎姓是元朝时镇守三关的节度使阎德刚后裔,付姓是从原总参谋长付全有将军村迁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村里人崇文尚武。以出摔跤高手名闻方圆几十里。

  抗战时,晋察冀和晋绥边区,就以村前三公里的同太公路为界。三五九旅旅部驻扎在邻村阳武村我姥姥家的狄家大院,团部就在我村上街和邻村居住。在抗战最艰难的1937年到1938年故乡人民哺育了三五九旅这支光荣的军队。村里父送子、妻送夫,先后有二十多人参加革命。王震将军的团长、马夫等老部下,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教导员、后二军四师十一团团政委赵存仁烈士的遗孀,在南泥湾开荒时随军纺线织布的军属侯水莲老大娘,仍健在人间。

  西会村村不大,但在原平名气很大,过去出“大官”,现在出“大款”。村里先后走出石进元、石宝元弟兄俩位居兰州军区后勤部长和总后保卫部长大兵团要职,和续范亭将军的警卫员―在延安时被毛主席等中央首长亲切地称为“红小鬼”的郭兴。后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将领,1955年授衔时转业到北京市西山农场任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在周总理的直接指挥下保护了不少建国功臣。后任北京市农林局局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故乡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